中國出高薪搶人才 台灣政府如何接招?
【新唐人亞太台 2017 年 01 月 01 日訊】再來關心,科技業高階主管頻傳跳槽對岸,甚至在NB代工業,對岸華為也開出數倍價格挖角,引發市場關注,是否台灣政府忽視高端人才出走問題,不過我們注意到,從近期政府動作,試圖從根本產業轉型下手,或許更能讓產業界,找到未來發展方向。
中國挖角人才不手軟,市場傳出,全球第三大手機廠華為,明年重心進攻筆記型電腦,向台灣PC代工業主管高薪挖角,價碼更是數倍,知名代工大廠廣達、仁寶、緯創,都被鎖定,業界擔憂,人才群體跳槽效應後患無窮。
台經院產業顧問 劉佩真:「從過去到對岸的一個工作,現在目前已經轉為在就地研發,作技術輸出這樣的一個模式,那麼也積極網羅海外優秀的一個人才。」
2014年聯想就曾開出高薪招攬人才,2015年傳出深圳寶隆達電子科技以「八倍薪水」挖角,上周蔡力行遭點名轉戰紫光、蔣尚義擔任對岸中芯獨立董事,台灣政府,對高端人才出走問題,似乎老神在在?
現場主持人 (2016.12.25):「各位,我們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現在是歷史性的時刻,正式掛牌營業。」
台灣「亞洲.矽谷」執行中心25日正式上路,國發會副主委龔明鑫表示,這一戰台灣絕對不能輸,就怕沒有第2次機會,原來這回台灣要做的,不只是代工,而是價值與創新的知識經濟。
宏碁集團榮譽董事長 施振榮 (2016.12.25):「美國不生產矽,把生產移掉,美國還是更重要的主導全世界,所以我們還有基數和密度最高,這是創新的元素,是不是產量最大並不重要。」
與其被動防堵,不如創造新的產業價值,亞州.矽谷執行中心,挑選業界大老擔任重要角色,執行計畫不再是政策推展角度,更類似於民間企業營運概念,要讓產業界,「良禽擇木而棲」。
宏碁集團榮譽董事長 施振榮 (2016.12.25):「如果有一天客觀因素,有的地區像大陸,因為市場的優勢,其他成本的優勢,我們也可以在那邊發展,還是我們主導啊。」
行政院政務委員 唐鳳 (2016.12.25):「然後我們用滾動式的方式,很快的,我們這叫Agile Governor's,就是敏捷式的治理,很快去調整我們的治理結構,然後來更符合各界的需求,那我覺得這個東西,在全世界來講也是新的治理模式。」
半導體、科技業,講求規模經濟,資金與人才挪移本就無國界,小英政府試圖打破既有成規,真正帶動台灣產業升級轉型,能否成功,幾年內就有答案。
新唐人亞太電視 沈唯同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
謝金河:若中國半導體突圍 台灣不用戰爭就趴
2023-10-07 20:16:00外媒《彭博社》點名,台灣四家半導體設備製造商,崇越、漢唐、亞翔及矽科宏,協助中國華為蓋廠,台灣經濟部已在調查中,部長王美花說,如果違反規定,將罰款2500萬元。對此,財經專家謝金河指出,「彭博資訊這篇報導很可能是美方授意,美國正在警告,對中國的晶片封鎖,最大的破口是台灣!」謝金河也提到,最近很多人在炒作ECFA題材,但從數據來看,台灣出口到中國如石化、紡織、機械等,加起來200億美元,「但以半導體為主的電子零組件,這兩年都超過千億美元,這才是台灣的生存命脈。」「假如中國的半導體突圍,像面板、LED或太陽能
-
美國禁令升級版!傳華為、中芯將被獨立管制
2023-10-17 17:12:59為了防堵中共發展先進晶片,美國禁令再升級!傳出多家中國晶片設計公司,將被列入實體清單等貿易黑名單,而華為和中芯國際將可能被獨立管制。
-
張忠謀:全球25億人每天使用台灣晶片
2023-09-18 13:03:212023年國際法官協會年會今天在台灣登場,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受邀發表專題演講,題目是「台灣在晶片製造的競爭優勢」。他指出,現在在已開發國家,每天有25億人,會使用到台灣製造的晶片產品。
-
打造半導體供應鏈平台 郭智輝複製美經驗擴日馬
2023-02-15 22:12:12去年半導體景氣遇上寒冬,展望今年,崇越集團董事長郭智輝認為,第二季將會觸底反彈,並大膽預測,2030年以後,半導體產業會有很大的改變。
-
美晶片禁令將升級!傳華為、中芯將被獨立管制
2023-10-17 19:34:53為了防堵中共發展先進晶片,美國禁令再升級!傳出多家中國晶片設計公司,將被列入實體清單等貿易黑名單,而華為和中芯國際將可能被獨立管制。
-
美國半導體協會:華為正在組建晶片秘密網路
2023-08-23 12:53:34彭博社報導,美國半導體協會警告,中國華為正在中國各地建設一系列秘密的半導體製造設施,躲避美國制裁。協會指出,華為從去年開始涉足生產晶片,並從當局獲得約300億美元資金,並已經收購至少兩家工廠,同時正在建設至少另外三座工廠。對此,美國商務部工業暨安全局回應正在密切關注事態發展,準備在必要時採取行動,表示「工業暨安全局將毫不猶豫地採取適當行動,來保護美國國家安全。」
-
半導體業需才孔急 多所國立大學赴菲招生
2023-06-16 23:46:06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占有全球優勢,但需才孔急,中山大學半導體學院與多所國立大學、相關企業共同組成第二波東南亞半導體攬才團,在經濟部工業局的策劃下到菲律賓三所大學招募國際人才,6月13日到15日短短三天內,面談學生人數超過三百人,顯見菲國學子對來台就讀、就業的意願強烈。
-
晶片製造3優勢!張忠謀:台灣須捍衛領導地位
2023-09-18 19:08:59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受邀出席國際法官協會年會,發表專題演講「台灣在晶片製造的競爭優勢」。張忠謀強調,台灣有三大優勢,需要捍衛這一領導地位。
-
美擬升級晶片禁令!蘇姿丰看華為事件攸關國安
2023-10-03 19:32:00再來看到,在美中科技戰下,美國近年來針對華為與中國晶片業,實施一連串的出口管制,但華為新旗艦機搭載中芯7奈米晶片,疑似突破美國制裁,如今有消息傳出,美國最快10月初,將再度升級出口禁令。
-
4家台廠助華為建晶片廠?王美花:已啟動調查
2023-10-06 12:55:20外媒點名,四家台灣廠商疑似協助中國華為興建晶片廠,對此,台灣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經濟部已經啟動調查。
-
防堵中共國安威脅 德國擬對安世半導體出招
2023-04-17 20:28:47為了防堵中共對國家安全的威脅,德國政府正在檢查安裝在5G網路中,所有中國零組件,同時還打算將中資半導體廠安世半導體,從德國的補助名單中剔除,以防止技術外流,抑制中共在戰略物資晶片的影響力。知情人士透露,德國一直在考慮禁止中國華為和中興通訊,在當地電信網路中的某些零組件,因為這些公司與中共安全部門關係密切,極有可能使中共間諜進入關鍵的基礎設施。
-
鞏固台灣半導體地位 產業大老談「產學共創」
2023-08-26 19:14:51台灣半導體的成功,靠的是背後一位位高科技人才,如今,面臨人才荒挑戰,台灣高等教育如何與產業共榮?產業大老林百里與施振榮在高等教育改革論壇上,談「產學共創」。
-
跟進美禁令 經長:國科會將公告關鍵技術清單
2023-10-06 19:15:08外媒報導,美國最快在這個月會更新晶片出口禁令,外界關注台灣是否跟進。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國科會近期會公告,會有一定強度管制措施。對此,專家認為政府的程序效率太慢,訂定中國清單,是台灣安全最重要的護城河。
-
與台積共培育人才 德官員:每年50人赴台交流
2023-09-23 15:57:09好,不過,台積電在美國與德國設廠目前都正在面臨人力短缺等挑戰,德國薩克森邦的學術部長根可夫,本週親自來台參與辦事處揭牌儀式,他提到,每年將送50人到台積電實習。
-
美國半導體協會:華為正在建設晶片秘密網路
2023-08-23 17:10:02彭博社報導,美國半導體協會警告,中國華為正在中國各地建設一系列秘密的半導體製造設施,躲避美國制裁。協會指出,華為從去年開始涉足生產晶片,並從當局獲得約300億美元資金,並已經收購至少兩家工廠,同時正在建設至少另外三座工廠。對此,美國商務部工業暨安全局回應正在密切關注事態發展,準備在必要時採取行動,表示「工業暨安全局將毫不猶豫地採取適當行動,來保護美國國家安全。」
-
華為曝中芯DUV推展5奈米 拜登將加強封鎖力道
2023-09-05 17:17:18華為新推出的智慧手機 Mate 60 Pro,傳出搭載中芯打造的麒麟9000S,號稱本土自製生產的5G晶片,我們請教資深半導體分析師柴煥欣,外媒報導,相關技術落後最新技術兩個世代,不過外界關注,中國大陸是否在技術上突破美國管制?怎麼觀察美國是否可能會再進一步強化晶片禁令?
-
中共「竊取」本性難移 南韓防半導體技術外流
2023-02-14 17:06:06在美國聯手盟友圍堵中共發展半導體之際,南韓檢察署近期相繼控告多名嫌犯,涉嫌將半導體機密資料與核心晶片製造技術,洩漏給中國,進一步使南韓對技術外流中國,提高警覺性。
-
防中共國安威脅 德補助名單擬剔除安世半導體
2023-04-17 17:38:47為了防堵中共對國家安全的威脅,德國政府正在檢查安裝在5G網路中,所有中國零組件,同時還打算將中資半導體廠安世半導體,從德國的補助名單中剔除,以防止技術外流,抑制中共在戰略物資晶片的影響力。知情人士透露,德國一直在考慮禁止中國華為和中興通訊,在當地電信網路中的某些零組件,因為這些公司與中共安全部門關係密切,極有可能使中共間諜進入關鍵的基礎設施。
-
崇越郭智輝:半導體Q2觸底反彈 DRAM稍回緩
2023-02-15 17:15:05去年半導體景氣遇上寒冬,展望今年,崇越集團董事長郭智輝認為,第二季將會觸底反彈,而今年最大挑戰,是人力短缺問題。
-
台拚半導體供應鏈平台!複製美國經驗擴日馬
2023-02-18 15:41:32去年半導體景氣遇上寒冬,展望今年,崇越集團董事長郭智輝認為,第二季將會觸底反彈,並大膽預測,2030年以後,半導體產業會有很大的改變。供應鏈平台將把赴美成功模式,複製到日本、馬來西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