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東方之珠今蒙塵 20年過去香港剩什麼?

【新唐人亞太台 2017 年 06 月 30 日訊】香港曾經是亞洲經濟四小龍之一,有「東方明珠」的稱號。然而根據香港政府最新數據統計,香港的收入不平等已經創下高峰,再加上政治因素、生活成本高,讓香港想移民的人數越來越多。今年是香港回歸20週年,我們將帶您了解,在所謂一國兩制下,走過了20個年頭的香港,出現了哪些變化?

「讓美麗香港,新添光輝年華,讓美麗香港,拓闊世界空間,讓我們繼續腳踏每步,傳承著過去叫世間驚訝。」

7月1號,香港主權移交20年,這首慶祝香港特區成立20週年的主題曲聽來歡快,但香港人,真的快樂嗎?

1980年代,中英兩國就香港前途問題談判,前中共領導人鄧小平曾向港人承諾,九七之後,香港保有一國兩制的生活方式,「馬照跑,舞照跳」,50年不變。當時這個承諾還寫進《基本法》,成為中共與香港人之間的重要契約。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 呂秉權:「在這種承諾之下,香港不少人都接受這種民主回歸,但是到了今天,20年之後,我們都發覺這種所謂的一國兩制,是強調一國多於兩制,而越來越多當所謂國家主權安全受到內地影響的時候,它可以不兩制,可以變成一國。」

從1997年回歸開始,香港人對政府的滿意度一路下滑。根據香港大學針對港人身份認同的最新民調顯示,18至29歲的年輕人,只有3.1%自認是中國人,創1997年以來新低。

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 鄭宇碩:「現在就是用一種高壓的手段,迫使香港人接受,它對一國兩制底線的訂定,而且(當)出現了本土港獨這個需求,它就更加的振振有詞,你們搞港獨我更加要打壓,更加不用跟你們談民主。扯破臉就乾脆跟你說,這一國兩制這個框架是我訂的,我說什麼你就接受。」

種種政策讓香港原有的核心價值,自由、公平及公義原則偏離,各項政策都強調必須跟中共的政策結合。而大陸人容易在香港取得居留權,享用香港資源,瓜分香港人的福利。於是,陸資進入香港,大量炒房讓香港已經蟬連全球房價負擔最高的城市。

高地價、高物價、高租金,這「三高」壓的居民喘不過氣,對於遊行抗議他們已經無力了。

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 鄭宇碩:「香港人的確有一種相當無奈的感覺,認為你參加什麼遊行可能沒有什麼用的,這是很多人的想法。也有的在這種環境底下,年輕人也覺得他們在香港前途有限,最近民意調查也反映了香港年輕一代,差不多有一半的人,有一個調查,有47%的年輕香港人想移民離開香港。」

數據顯示,香港人均GDP在20年來上升68%,但香港政府統計處公布2016年堅尼系數達0.539,是回歸以來最嚴重,創下45年來新高,反映香港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根據《上報》報導,樂施會(Oxfam)香港分會的調查顯示,香港最富有的前10%家庭所得,是最貧窮10%家庭所得的近44倍。

香港市民:「要怎麼活下來呢?你必須工作到老死,如果停止工作,相無法應付生活花費,簡言之,香港現況遭透了。」

香港市民:「看不到前面,有沒有希望?」

香港市民:「如果給我選擇,我不想回歸。」

新唐人記者 陳漢 黃億美 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