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嬰影響墾丁海洋生態 研究登國際期刊
更新時間:2018-10-03 21:49:24
【新唐人亞太台 2018 年 10 月 03 日訊】中興大學經過16年研究,發現聖嬰及反聖嬰現象的氣候變遷,是影響墾丁海洋生態最主要驅動力,影響程度甚至比颱風還要大,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全球變遷生物學》。
墾丁沿岸擁有國內最大面積的海草床與珊瑚礁分布,生物多樣性最高,生態最豐富,林幸助教授的研究團隊,經過長達十六年的監測觀察,發現氣候變遷中的「聖嬰反聖嬰現象」,讓墾丁沿岸沒有天敵的藻類變成強勢物種,造成海草死亡,珊瑚覆蓋率下降 。
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林幸助:「反聖嬰的時候,我們發現它的夏天跟秋天的雨水會比較多,這個雨水一多,就會帶來很多營養,衝入到沿岸之後,不管是在潮間帶的海草床,或是亞潮帶的珊瑚,它都會讓這些藻類大量生長,藻類大量生長過後它就會蓋過海草,或者是珊瑚,如果更多的話,那就會讓海草死亡、珊瑚也會死亡。」
研究團隊指出,核能電廠的影響及和颱風的衝擊,並不是造成墾丁海洋生態劣化最主要的因素。在2001年至2017年期間,太平洋總共出現5次聖嬰、4次反聖嬰現象發生,加劇沿岸優養化。
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林幸助:「因?如果汙水持續這樣排放,反聖嬰(現象)就變成是一個助力,可以讓這些汙水再排放更多,當然就會影響到墾丁的海洋生態。 」
沿海這些生態系統,同時也扮演著吸存二氧化碳、防護海岸、減緩海嘯巨浪沖擊等功能,林教授建議,面對未來氣候變遷,公部門可透過污水處理設施,減少人為影響,藉此提高台灣海洋生態系統的生態韌性,台灣海洋生態環境才可能永續。
新唐人亞太電視 林莉 趙揚 台灣採訪報導
按讚加入 新唐人亞太電視台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