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剝離病例大增 常「這樣」恐提高風險
【新唐人亞太台 2019 年 03 月 01 日訊】視網膜剝離已經不是年長者的專利!因長時間使用3C產品,高度近視,不只中高齡,連20~30歲的年輕族群病例也大增,健保統計甚至發現,每年都有超過百名20歲以下的手術患者。另外泡溫泉、愛揉眼睛,也會提高風險。
連假宅在家,不少人忙追劇、打手遊,長時間使用3C產品,小心視網膜病變找上你!健保統計發現,國人視網膜剝離,手術人數從2014年的5053人,成長到2018年6048人,5年內成長20%,最要注意的是,20~30歲的年輕人也是高風險族群!
眼科診所院長 王孟祺:「高度近視的族群的話,他的視網膜剝離的比例是比一般人高,WHO也把高度近視的定義,往下修正到500度,(台灣)大學畢業以後大概有1/4的人,都是高度近視的族群。」
視網膜剝離主要原因,和近視、眼睛玻璃體退化有關,像近視300度以上風險增10倍,600度以上達40倍。而台灣又是世界知名近視王國,讓國人視網膜剝離趨勢成年輕、老人雙高峰,大概每十萬人就有15~17人,甚至連國小學童也中鏢,陷入失明危機。
眼科診所院長 王孟祺:「遇過最小的視網膜剝離的患者,他是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小朋友,那他那時候的近視度數,大概600度以上。」
家長:「因為他國小四年級就近視,那時候大概度數是差不多150-200度,(3C)基本上時間上會有控管,大概半小時到一小時以內。」
不只用眼過度,還有特殊情況容易傷害視網膜,居然是被說有助促進新陳代謝、減少心血管疾病的「三溫暖」。曾有中年男子,因喜歡把臉浸在水裡,冷熱泉交替泡,熱漲冷縮之下差點失明。還有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抓癢、揉眼睛太大力,也會傷害視網膜,一旦嚴重剝離,即使手術,也無法完全恢復!
新唐人亞太電視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
-
看得清看得明 糖尿病定期眼睛檢查
2013-05-20 20:25:37眼睛是靈魂之窗,從小孩到年紀大的老人,如何保護眼睛這是一大學問。彰化縣衛生局為照顧糖尿病患者的眼睛,提醒病友每年應該定期接受視網膜檢查。
-
可怕的視力殺手:青光眼
2018-05-17 10:38:51長時間盯著電腦、手機等3C產品,不但對眼睛的健康有影響,也容易造成眼壓升高,嚴重者甚至可能出現青光眼的症狀,造成視野異常。醫師表示,青光眼是導致不可逆失明的主因之一,而且患者正逐年持續增加中。雖然青光眼無法完全治癒,但只要透過持續穩定的藥物治療,就能延緩病情惡化。
-
我們與『白內障』的距離? 中醫陪您戰勝惡視力 恢復好眼力 | 談古論今話中醫(462)
2019-09-02 11:03:19有位49歲公司老闆陳先生因工作需長時間緊盯電腦、手機看報表,幾乎每天超過10小時,自25歲起近視就破千度,去年開始度數竟暴增,配了眼鏡仍看不清,到醫院眼科部就診,赫然發現已罹患中度白內障,醫師警告 600 度以上高度近視者是罹患白內障的高危險族群,提醒大家不要過度使用3C產品,才是保護眼睛根本之道。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心醫堂中醫診所院長吳國斌中醫師來到現場探討白內障中醫治療與保健。
-
隱形眼鏡可戴超過八小時?專家:品質是關鍵
2017-04-11 18:16:45調查結果指出,約44%民眾認為隱形眼鏡不能配戴超過8小時。陳佳琪助理教授表示,隱形眼鏡不能配戴超過8小時只是迷思,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導致眼睛疲勞乾澀的關鍵因素其實在於鏡片的品質,優質鏡片可以長時間舒適配戴超過12小時。
-
眼科研究新突破 多功能幹細胞可望修復視神經
2019-02-15 19:20:46黃斑部病變是造成老年人失明的第1大主因,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有4千萬名老年人失明,其中10分之1係因老年性黃斑部病變而看不見。花蓮慈濟醫院眼科研究中心歷經3年,研究有了突破進展,將血液、皮膚等體細胞成功分化成人類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可望修復視網膜病變及視神經受損。此研究成果發表在2019年國際學術期刊〈Cells〉,獲得國際眼科學界的肯定。
-
眼見不一定為真?視錯覺迷惑你的雙眼
2018-05-23 22:02:26眼見為憑一定準確嗎?在某些情況下,眼睛所接收到的物理訊息與大腦解讀的結果不同,就容易使人產生視錯覺。日本明治大學工程學教授杉原厚吉(Kokichi Sugihara)設計了一個看似簡單的旋轉箭頭,但無論它怎麼旋轉,箭頭看起來都指向右方,讓人不禁懷疑自己的眼睛。
-
青光眼藥之父:台生技有機會躍世界前端
2017-10-19 13:09:16再來看到,有青光眼藥之父稱號的,邱春億教授,日前在休士頓發表演講,他觀察,台灣生物科技發展,有機會躍世界前端。
-
32歲工程師視力模糊 才發現竟是腎衰竭
2019-04-04 21:48:46健康方面的消息,要提供給您!如果視力突然模糊,小心可能和腎功能有關!台中有一名工程師,當發覺視力模糊時還以為是電腦看太多了,沒想到就醫後發現,腎功能惡化,而且已經第五期,醫師研判,可能跟他長期抽菸有關,呼籲民眾最好把菸給戒了。
-
我們與『白內障』的距離? 中醫陪您戰勝惡視力 恢復好眼力 | 談古論今話中醫(462)預告
2019-09-02 11:20:09有位49歲公司老闆陳先生因工作需長時間緊盯電腦、手機看報表,幾乎每天超過10小時,自25歲起近視就破千度,去年開始度數竟暴增,配了眼鏡仍看不清,到醫院眼科部就診,赫然發現已罹患中度白內障,醫師警告 600 度以上高度近視者是罹患白內障的高危險族群,提醒大家不要過度使用3C產品,才是保護眼睛根本之道。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心醫堂中醫診所院長吳國斌中醫師來到現場探討白內障中醫治療與保健。
-
用眼過度好疲勞 中醫給您好視力 消除『黑眼圈』 | 談古論今話中醫(458)
2019-09-02 11:08:40眼睛作為人的心靈之窗,反映著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和精神狀態,所以保護好眼部是非常重要的,眼周的皮膚是臉部最薄弱的部位,如果不細心的呵護,很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出現老化症狀。想要擁有好視力、遠離黑眼圈、眼袋,眼睛要如何愛護呢。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長庚醫院中醫部許珮毓醫師來到現場來談談有關眼睛的中醫保健。
-
糖尿病控制不好恐失明 醫聖張仲景特輯11 預告│談古論今話中醫
2016-02-04 14:40:38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大慶學長。 那時直覺就是,學長好胖啊~~後來大慶學長離開公司自己創業去了, 有好長一段時間都沒再見到大慶學長了, 聽到他居然得了糖尿病,直到去年我拜訪客戶路過一社區公園,我再次見到了大慶學長。 居然他已經失明了 原來糖尿病控制不好,真的會失明
-
愛護靈魂之窗 隱形眼鏡正確配戴免煩惱
2020-09-29 17:47:19隱形眼鏡是許多年輕族群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在便利超商和網路平台也隨手可得。隨著電子產品的普遍使用,近視和老花人口逐年增加,配戴隱形眼鏡的人數也急遽成長,然而隱形眼鏡並非時尚配件,更不是化妝品。眼科專業醫師提醒,須遵守配戴隱形眼鏡的正確觀念,才能避免靈魂之窗受到傷害
-
眼睛也是空汙受害者 3大症狀別輕忽!
2018-03-19 21:53:04歡迎回來。空汙對人體的危害,越來越多!最近中南部地區空汙嚴重,各大醫院眼科門診的結膜炎患者,有增加的趨勢。下面的新聞要告訴您,如果您有這3大症狀,就要警覺,趕快做好防護措施,避免影響眼睛視力。
-
眼下長皺紋可能是脾腎虛 喝這碗粥有效!
2016-10-28 17:22:28黑眼圈幾乎成為年輕人的標誌了,再嚴重點的還會有眼袋出現!「脾虛眼袋大,腎虛眼袋黑。」眼睛下方有皺紋,眼瞼發青或發黑,雙目無神,是腎氣不足。眼瞼發亮並鼓起則是脾虛。想要去除眼袋和黑眼圈,首先必須調節作息,還要注意均衡飲食,尤其是加強補脾腎。
-
讓視力好回來!眼球這樣動,訓練睫狀肌彈性,看遠看近變舒適!年過40字看不清?按1不老穴+1茶湯。複視怎麼辦?1支筆訓練直肌。為何眼睛差肝也會不好?|近視|眼鏡|胡乃文開講Dr.HU_137
2022-05-19 21:30:00讓視力好回來!眼球這樣動,訓練睫狀肌彈性,看遠看近變舒適!年過40字看不清?按1不老穴+1茶湯。複視怎麼辦?1支筆訓練直肌。為何眼睛差肝也會不好?
-
快篩劑運輸車國道事故2死 司機坦承滑手機釀禍
2022-05-07 13:31:10一輛載運5萬劑快篩劑的大貨車昨天行經國道3號苗栗縣西湖路段,追撞前方2輛交通部高速公路局委外施工貨車,釀2死、3傷,肇事的黃姓司機偵訊時坦承低頭滑手機釀禍。
-
長期盯3C 眼睛黃斑部病變易上身
2014-05-01 21:48:233C產品普及,許多人工作看著電腦螢幕,下班後,一有空就盯著手機、平板電腦。醫師表示,長期大量使用3C產品,眼睛容易黃斑部病變,若急速惡化,則會導致失明。
-
用眼過度好疲勞 中醫給您好視力 消除『黑眼圈』 | 談古論今話中醫(458)預告
2019-09-02 11:29:16眼睛作為人的心靈之窗,反映著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和精神狀態,所以保護好眼部是非常重要的,眼周的皮膚是臉部最薄弱的部位,如果不細心的呵護,很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出現老化症狀。想要擁有好視力、遠離黑眼圈、眼袋,眼睛要如何愛護呢。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長庚醫院中醫部許珮毓醫師來到現場來談談有關眼睛的中醫保健。
-
脊椎側彎好發於青少年 自然療法可改善
2016-12-14 15:43:57如果家中青春期子女步履一重一輕,或是躺平後兩腳長短不一,那他們可能患了脊椎側彎(脊柱側凸)的問題。根據國際醫學統計,約有5﹪的青少年有脊椎側彎隱患,且女孩多於男孩
-
低頭族當心 不當使用3C 椎間盤突出上身
2015-05-15 21:53:54電腦及智慧手機的普及化,上班族或民眾,長期姿勢不良使用3C產品,導致罹患椎間盤突出的患者增加,而且有年輕化趨勢,神經外科醫師呼籲,適當的伸展,有效減緩頸椎及腰椎的壓力,減少手麻、腳麻的情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