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丁護蟹生態廊道3.0版 營造咾咕石微棲地

【新唐人亞太台 2024 年 05 月 14 日訊】墾丁國家公園陸蟹生態豐富,每年黃曆的6到8月,大量抱卵母蟹會穿越省道台26線,為降低母蟹過馬路到海邊釋幼遭「路殺」,公路局去年設置首座生態廊道,今年陸蟹廊道改善工程3.0版,改成用在地咾咕石(也被稱作咕咾石)鋪設,也是陸蟹最適應材料,營造友善棲地環境。

全長約390公尺的咾咕石陸蟹生態廊道,就鋪設在台26線香蕉灣到砂島路段的熱帶海岸林邊,公路局楓港工務段表示,去年陸蟹廊道2.0版,是打造高1.6米寬2米的箱涵,今年改善工程是3.0版,鋪設咾咕石,營造更友善環境。

公路局楓港工務段副段長 程永隆:「(陸蟹生態廊道)3.0就是把這些瀝青混泥土的刨除料,我們就把它整個挖開把它移開,然後用我們當地的咕咾石,我們跟墾丁公園國家管理處,就是跨域合作,然後請他們就是提供我們這咕咾石,去做一個在現地這樣鋪設,這也是我們一個仿棲地的概念跟成果。」

墾丁國家公園的熱帶海岸林,是陸蟹棲息地和孵育場,約有30多種陸蟹,不僅是全台之最,在世界同棲地也名列前茅,據學者調查,在地咾咕石就是陸蟹良好的棲地環境,因此建議公路局在護蟹廊道鋪設。

公路局楓港工務段副段長 程永隆:「除了一個微棲地的打造之外呢,也是讓牠可以在咕咾石的縫隙裡面,去躲避牠的天敵,那麼另外呢我們在這邊大家可以看到說,這邊就是有一條水路,那這水路就是從湧泉區游過來的的水,這湧泉的游過其實也是帶來相當豐富的生態在裡面。」

不過在路邊鋪設大量咾咕石岩塊,作為陸蟹廊道,有民眾擔心萬一發生車禍摔到路邊,會被岩塊割傷,因此公路總局有針對部分路段進行改善。

公路局楓港工務段副段長 程永隆:「後續的話,我們就是說在上面鋪滿客土,這客土的話呢也是在墾丁地區的客土,這個客土不是外運過來的,也是專家學者在提醒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在這裡的東西都是要原生的,都是在地的,後續的話等它這邊的草長出來之後,其實就是跟一般的道路,看起來會是差別是不大的。」

公路局也提醒遊客,若遵從該路段60公里速限行經,一般情況下應不至於影響民眾的道路安全,對於陸蟹來說,咾咕石是很好的自然素材,有利陸蟹生活也能保護牠們的生命。

新唐人亞太電視 李涓榕 台灣屏東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