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南榕紀念館 台灣民主景點啟發反思

【新唐人亞太台2014年1月17日訊】針對成大新廣場的命名風波,鄭南榕獨生女鄭竹梅今天也發表聲明回應,鄭竹梅說,她的父親是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對生活充滿熱情的人,她願意邀請成大歷史系教授王文霞及成大校務會議委員,參觀鄭南榕紀念館,再共同對鄭南榕的歷史定位表達意見。接下來的專題,我們就透過鏡頭,帶您造訪這個當年知識分子為爭取言論自由,自焚抵抗的現場,如今,卻已經成為啟發中國民眾自由思考的台灣民主新景點。鄭南榕紀念館。

幾十坪大的民房,這裡是鄭南榕紀念會館。玻璃櫃內,整齊地陳列二十多年前,衝破台灣言論自由禁錮的刊物,不過,自從1989年4月7號後,雜誌外,就包上 了黑色封面,來悼念抵抗強權、自焚而亡的雜誌社負責人。

鄭南榕基金會執行長 曹欽榮:「電焊要燒那個鐵門,所以一場亂的時候,鄭南榕其實已經進去了,然後把他的女兒竹梅交給邱小姐,邱美緣,帶出來,門關起來,其實那時候應該就點燃 了」

還原警方圍堵的那一刻,人權文史專家兼設計師,曹欽榮,在事發現場,細細解說鄭南榕事跡。

剛解嚴的台灣,鄭南榕創刊物,主張平反二二八與百分百的言論自由,不過後來他卻被冠上了「涉嫌叛亂」通緝,但鄭南榕抵死不從,整整71天,都沒有離開雜誌 社。

警方:「奉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的命令,會同里長,來拘提鄭南榕先生」

警方:「組長,組長,三樓,三樓啦,(爆炸聲)」

鄭南榕基金會執行長 曹欽榮:「事後知道說,很多政府都準備好了,譬如說對面上面有人監控,我們才會看到當天錄影帶,樓上已經有人進駐,他是用保險公司辦事處名義,其實都是情治單位的人,這種情況下,我們現在回想說,政府有必要用這麼大的軍警力量,來對付這樣一個平民?」

無情烈火,留下了這間焦黑編輯室,裡頭肉眼可辨析的,有堆疊的名片,殘破的床架,以及這塊曾與鄭南榕合照的匾額,「爭取言論自由,維護人權尊嚴」,刻印一 字未滅。

另外一個角落,放的是鄭南榕溫馨家庭照,還有一幅女兒送給逝世爸爸的手繪圖。充滿人性衝突的展品,震撼了許多前來參觀的中國知識分子。

鄭南榕基金會執行長 曹欽榮:「甚至有一個學生跟我講說,他不知道他以後會不會像鄭先生這樣做,我說,同學你稍等一下,這個問題不能跳接這麼快,我說,人的生命是非常寶貴的, 我們今天來這裡紀念館,應該是了解,鄭先生作為一個普通人,他也作了很多事情,他並沒有很多的政治算計,很理想性的,很單純的,想這個對,就去做,我們連結來講,如果一個社會可以到達這個境界,更多鄭南榕,社會就會更進步,相對於中國是不是也應該有這樣的期待。」

1989年的台灣,留下了鄭南榕抵抗強權的痕跡,而在共產中國的1989年,似乎是一段不能提起的空白。

鄭南榕基金會執行長 曹欽榮:「當你知的權力被蒙蔽很久,等於就是被謊言蒙蔽,你在外頭的世界,有不同的東西遺留,讓你了解,你會發現說,你應該要重新了解這個世界,他們會想 到說,台灣為什麼可以走到這樣子,其它華人社會,香港也好,澳門也好,中國也好,或其它地方,甚至新加坡,這樣來對比,就產生一些,到底是甚麼情 況......」

走出館外,電線杆掛了「自由巷」的牌子,指引著信仰人權自由的遊客。在安靜的深幽巷弄裡,遙觀正值共產黨權鬥白熱化下的中國變局,曹欽榮看到了中國百姓的 轉機。

鄭南榕基金會執行長 曹欽榮:「人民最重要的是缺少信心,當人民各自有很大的信心,對未來有一些民主的想像,可能這樣對你,卸除你對一些事情的恐懼,是有幫助的」「中國共產黨 統治中國以後,死了多少人,那個在網路上非常清楚,一次一次運動,幾千萬人,我們對這幾千萬人沒有感覺嗎?沒有感受嗎?」

自由精神不死,由於靠近兩岸直航的松山機場與捷運,紀念館吸引越來越多的大陸知識分子造訪,也深思,這段被民主台灣冠上「焚而不毀」的強權抗爭歷程,是不 是也會在當前的中國,找到深植的土壤。

採訪撰稿:陳真

剪輯後製:郭雲開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