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產婦如何生養?從備孕到產後照護 醫師完整告訴妳

高齡產婦如何生養?從備孕到產後照護 醫師完整告訴妳(首圖來源/Freepik)
文:翁靖祐(NOW健康)
根據內政部的資料顯示,112年的新生兒母親平均生育年齡為32.44歲,且第1胎的平均年齡為31.5歲,而35歲以上的生育者更是超過3成,顯現出國內的晚生現象。如此,高齡產婦也將成為國內至關重要的議題。若是生育年齡較晚,成為了高齡產婦該如何充分的準備,誕下健康寶寶的同時,也能保障母親的健康呢?
高齡產婦風險有哪些? 胎兒染色體異常機率差10倍
奇美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郭恬妮醫師表示,根據國際婦產科聯盟的標準進行評估,高齡產婦的定義大致會以年紀35遂進行分界,但針對台灣目前的現況,基本上是把34歲以上的孕婦定義為高齡產婦。
針對高齡產婦可能會面臨的風險,郭恬妮醫師解釋,由於卵子老化,高齡產婦的卵子在進行精卵結合的過程中,比較容易出現染色體異常。其中比較常見的例子就是唐氏症,小於25歲的孕婦產下唐氏症孩童的風險是1/1250,但34歲以上的孕婦則會來到1/250到1/270,而郭恬妮醫師也表示,除唐氏症以外,胎兒出現其他染色體異常疾病的機率,也都會有所提高。
其次,高齡產婦在懷孕期間,也比較容易有內科疾病的問題,如: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相關疾病等。郭恬妮醫師補充,若是高血壓的情況不好好控制,發展成子癲前症的機會也會提升。此外,上述的內科疾病也會影響子宮的環境,使得寶寶出生時,可能會有過輕、甚至早產的問題,流產率也會提高。最後,郭恬妮醫師也補充,無論是自然受孕或是人工受孕,隨著年紀增加,兩者的成功率都會逐漸下降。
郭恬妮醫師分享,近年孕婦高齡化的現象比較普遍,也因此有越來越多女性選擇人工受孕。而在這樣的狀況下,出現多胞胎的機率也有所提升,但也導致媽媽在懷孕期間,更容易受到上述內科疾病的影響。
備孕期營養怎麼吃? 醫師建議與禁忌一次看
「不管是不是高齡產婦,孕婦的飲食建議其實都不會差太多,但在備孕期間我會想要特別提醒的部份是葉酸。」郭恬妮醫師接著解釋,許多媽媽都是來到門診確定懷孕以後,才開始準備購買葉酸,但此時通常已經懷孕4到5週,開始補充葉酸已經有些太晚了。若是缺乏葉酸,可能會造成胎兒腦部發育異常,但寶寶的腦部的發育,在前10週最為關鍵,所以媽媽若是要攝取葉酸,在備孕期間就需要進行補充。
在第2孕期(懷孕12至13週),媽媽也可以補充綜合維他命、魚油、鐵、鈣、維他命D。比較需要注意的是,許多媽媽在第1孕期比較會有孕吐的現象,所以在飲食上通常會比較清淡,但到了比較穩定的第2孕期以後,有些媽媽反而會開始報復性飲食,郭恬妮建議盡量避免報復性飲食,才能更好的控制自己和寶寶的體重。
在日常飲食上,郭恬妮醫師表示,盡量以原型食物為主,多吃豆腐、雞蛋、肉類或海鮮這類的蛋白質,同時也要記得少吃精緻澱粉、少油少鹽,控制好血壓的狀況。針對有孕期糖尿病的媽媽,郭恬妮醫師也提醒,不是每個有糖尿病症狀的媽媽都須要打胰島素,透過改善飲食,也有機會能夠好轉。
切記,懷孕時期的飲食,要以全熟為主。無論是生魚片、非全熟的牛排或是生雞蛋,都得忌口。郭恬妮解釋,這是因為在這些食物裡面,會藏有弓漿蟲的卵,若是不小心食用了,會影響胎兒的腦部發育甚至會有鈣化的可能。不過,郭恬妮補充,只要以70度以上的溫度進行烹煮,就可以將弓漿蟲殺死,所以只要避免生食即可安心。

這4個檢查高齡產婦別忽略! 守護母子健康更安心
高齡產婦本身就是高危險的妊娠,郭恬妮醫師表示,首先須要注意的部分,是子癲前症的篩檢。因為高齡產婦更容易有高血壓的現象,發生子癲前症的機率也比較高。若在篩檢後,發現媽媽屬於子癲前症的高風險群,在孕期的14週以後,就會開始讓媽媽服用阿斯匹靈,降低發生子癲前症的機率。
其次,則是要針對寶寶染色體的部份進行檢查。除了羊膜穿刺以外,現今也有非侵入式的母血篩檢。郭恬妮醫師解釋,有些媽媽在懷孕過程,可能會有羊水過少、或是子宮被肌瘤給擋住的狀況,導致比較不適合做羊膜穿刺,這時就可以採取非侵入式的母血篩檢。但是,郭恬妮醫師強調,非侵入式的母血篩檢,並不能完全取代羊膜穿刺,若非萬不得已,還是建議要選擇羊膜穿刺,才更有保障。
再來,高層次超音波的部份也是相當重要的檢查項目。郭恬妮醫師指出,高層次的超音波是根據20至24週的寶寶,進行詳盡的超音波檢查,相較於一般的門診超音波,不僅有更高的解析度,醫師也有更充裕的時間,能更仔細的針對寶寶的各個器官進行詳細的檢查,在高層次超音波的輔助下,有70%的異常都可以被提早檢查出來。
最後,郭恬妮醫師呼籲媽媽要每日進行血壓的測量,為了追蹤高血壓的狀況,以及更有效的預防子癲前症,恬妮醫師建議媽媽,要好好落實血壓的測量,並採取722的原則進行,也就是一個禮拜每天1次,每天2次,每次測量2遍。如此,若有發現異常,即可提早進行回診進行追蹤,避免耽誤了治療時間。
年齡非選擇生產方式指標 這些狀況需要剖腹產
「剖腹產或是自然產的選擇,並不會以年齡作為指標,但根據經驗來看,高齡媽媽通常會更傾向選擇剖腹生產」郭恬妮分析,這可能跟一些併發症的狀況有關,比如說糖尿病可能會導致寶寶過大(>4000g),或是高血壓沒控制好,導致有子癲前症的風險,甚至是重度子癲前症(血壓>160,舒張壓>110)的話,就會需要進行剖腹生產。
另外,我們發現體力也是個蠻關鍵的原因,郭恬妮醫師如此補充。因為年齡較小的媽媽,體力通常較充足,更有辦法應對自然產的狀況。郭恬妮建議,若高齡媽媽想要為生產,進行體力上的訓練,可以每天進行30分鐘的運動,如此,若要進行自然產,也會比較順利。
高齡媽媽產後照護指男 醫:別忽視媽媽的身心狀況
針對產後的照護,郭恬妮醫師提醒媽媽們,生產完以後,營養素的部份仍要記得補充,比如鈣與鐵。此外,由於生產完後會有傷口,除了需要攝取蛋白質幫助傷口恢復以外,有些媽媽會因為傷口導致排泄有所困難,所以也可以多吃高纖維的食物,幫助排便。
郭恬妮醫師也特別提醒,因為懷孕所引發的高血壓通常不會在生產結束後馬上好轉,所以飲食上還是要盡量以清淡為主,同時繼續注意血壓的狀況。而糖尿病的部份通常會因為荷爾蒙改變,回復正常的速度比較快,但依然會有異常的可能性,也需要多加注意。
此外,媽媽在產後可以進行凱格爾運動和提肛肌的訓練,若忽略了這一塊,往後可能會有脫垂或是漏尿的情形。郭恬妮醫師補充道,部份在懷孕過程中有漏尿情形的媽媽,若在產後的4個月內,有持續做好相關的訓動,有7成左右的人可以恢復漏尿情形,不需要動用手術治療。
最後,郭恬妮醫師分享,高齡媽媽在產後,通常在心情上會比較難調適,所以建議也要固定和產檢醫師多進行交流,維持身心上的健康。並且,也建議親友之間可以給予更多的關係,除了照顧寶寶的狀況以外,也不要忽略了媽媽的感受。
相關新聞
-
醫生建議:未滿39週胎兒勿剖腹產
2010-07-01 22:13:44國人經常看時辰剖腹產,醫院表示,除非有醫學上的理由,否則孕婦最好不要在懷孕39週之前剖腹生產,以避免嬰兒出現嚴重併發症,尤其是呼吸道方面的疾病,甚至影響日後的學習。
-
世界首例!西非25歲母親產9胞胎全數存活
2021-05-22 15:27:32一位從西非馬利飛往北非摩洛哥醫院待產的多胞胎媽媽,他和醫療團隊本來以為將接生7胞胎,但在剖腹產後,西塞產下了9個寶寶,讓人又驚又喜,而且母子均安,有望成為新的金氏世界紀錄保持人。
-
74歲老婦生下雙胞胎 夫妻雙雙進加護病房
2019-09-28 21:14:2270幾歲本來應該是享受著含飴弄孫的天倫之樂,但在印度卻有一位74歲的超高齡產婦,最近產下一對雙胞胎女嬰,成為全世界最高齡的產婦。
-
快速降血壓 甜菜根的健康功效
2018-03-28 10:45:54近年來由於多項研究發現甜菜根的健康功效,讓它成為火紅養生蔬菜。一篇由倫敦醫學院發表的研究發現,飲用250毫升的甜菜根汁,3小時後,就可以讓血壓降低約10毫米汞柱。此外,美國的研究也發現其「甜菜紅素」可降低罹癌機率。
-
全台首例!62歲婦花66分鐘自然產獲麟兒
2018-03-07 22:12:37台灣又有新紀錄!62歲退休吳姓婦人透過人工受孕,日前花66分鐘平安生下健康男嬰,創國內「自然產」年齡最高紀錄。之前曾有一位也是62歲生雙胞胎,則是剖腹產。至於全球最高齡孕婦,是名72歲的印度婦人。這些高齡產婦,可以說都是冒生命危險懷孕。
-
女性生理年齡 將決定妳的生育能力 醫聖張仲景特輯13 預告│談古論今話中醫
2016-03-08 13:36:26對做試管的不孕症婦產科醫師來講,他最害怕的數字就是43歲......
-
台灣「高齡孕婦」破3成!生育平均年齡32歲
2019-12-24 21:49:01隨著國人晚婚,台灣高齡產婦正式突破3成!去年女性生育平均年齡為32.03歲、生第1胎平均年齡將近31歲,其中35歲以上者占30.12%,但高齡生產對媽媽與胎兒風險都提高,也容易出現染色體異常,不只醫生提醒千萬做好產前相關篩檢,婦女團體更呼籲職場要建立友善的懷孕環境。
-
台灣高齡產婦倍增!超過3成女性生育年齡在35歲以上
2023-03-01 18:51:04根據內政部110年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國內女性生育平均年齡為32.29歲,其中35歲以上者逾3成(31.64%),是10年前(民國100年17.8%)的1.8倍。隨著國人晚婚遲育現象日趨普遍,高齡生產風險也隨之增加。國民健康署呼籲有意生兒育女者,應及早進行生育規劃,把握25至35歲黃金生育年齡!
-
台灣高齡產婦逾3成!降低妊娠風險 5大原則顧好母嬰健康
2023-09-19 17:11:38台灣人晚婚晚育現象普及,依內政部110年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國內女性生育平均年齡為32.29歲,其中35歲以上者逾3成(31.64%)。但高齡妊娠伴隨早產機率高,根據110年出生通報統計,35至39歲孕婦早產比例為12.70%,比25至29歲孕婦早產還高(8.40%),對此,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提醒,有生育規劃的夫妻,應把握適齡生育,落實定期產檢,降低高危險妊娠的風險,守護媽媽寶寶的健康!
-
大猩猩難產命危 請婦產科醫生來剖腹
2016-03-19 15:54:29英國的布里斯托動物園大猩猩生產,結果大猩猩難產,竟然請來婦產科醫生來幫忙剖腹產,醫生表示,這是繼他接生自己的小孩之後最大的成就。
-
新生兒每10個有1個過輕 醫:高齡產婦占比增
2021-03-02 21:56:17國健署最新統計,新生兒體重不足必比率創下新高!2019年體重低於2500克的新生兒達到10.24%,等於每10人就有1名體重過輕或早產。醫師分析高齡產婦增加是主因之一,提醒孕婦營養一定要保持均衡,切勿偏食,也要確實做好產檢,緊盯孩子每周期發育。
-
孕媽咪選擇自然產還是剖腹產?可能影響孩子體質
2019-11-25 18:53:52最近有個研究指出,產婦選擇自然產能減少孩童過敏性疾病和氣喘的風險,餵母乳的好處在於能夠讓孩子不容易過敏,研究刊登在《美國過敏、氣喘與免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Allergy, Asthma, and Immunology)。
-
中國剖腹產率畸高醫院難辭其咎
2010-10-21 08:23:37進行自然產的產婦及胎兒比剖腹產的健康
-
引發網友論戰 姚文智向陳志堯醫師致歉
2015-05-18 14:35:19近來一件醫療糾紛,引起網友正反議論;針對,榮總高齡產婦胎死腹中事件,北榮婦產科醫師,陳志堯灰心辭職,民進黨立法委員姚文智今天上午舉行記者會鞠躬道歉,表示疏於查證與溝通,導致醫生聲名受損。
-
孕婦吃素胎兒不健康?營養師提供教戰守則
2018-07-04 18:28:47尤其是吃素的孕媽咪,許多胎兒生長需要的營養素幾乎存在於肉品中,也有報導指出,懷孕吃素可能會造成胎兒長不大,甚至提高早產的風險?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來看看營養師怎麽說。
-
假懷孕真腫瘤 秘魯少女終解脫;6130克巨嬰降臨 嚇到娘
2016-03-12 02:02:56阿根廷有一名新生兒打破當地紀錄,一出生竟然就有6130克重,成了巨嬰寶寶,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不過,祕魯卻有一位少女,8年來挺著大肚子,看上去很像懷孕了,但其實是因為腹部長了腫瘤,做什麼都不方便,所幸最近完成手術,讓自己的生活回歸正軌。
-
台水泥廠轉戰旅宿服務 搶攻產後護理市場
2017-03-02 21:34:25少子化時代,卻不影響產後護理商機。台灣老字號水泥大廠去年宣布,以全方位旅宿服務為主軸,進軍產後護理市場,集結完善專業人員與設備,打造高檔月子中心,商機持續看漲 。
-
ELLA自然產生勁寶!S.H.E素顏陪產照曝光
2017-04-13 13:16:26藝人Ella昨天升格當媽,今天中午在臉書PO文分享勁寶的可愛萌照,她透漏好姊妹Selina、Hebe都陪產,她說兒子很會選日子,「選一個亞洲第一女子天團S.H.E全員都在的時間出來」。Ella說,本來嘗試在水中生產,但最後沒有成功,在床上自然產,依舊沒有打無痛分娩;所以很痛,但堅強的母性告訴她,還是一定要奮力的把勁寶生出來!她透露勁寶因為肺部嗆入羊水和胎便,所以現在要用呼吸器治療,其他一切平安。
-
什麼情況下需要剖腹產?醫師:母子均安比看時辰重要
2021-06-07 16:37:23根據中央健保署統計,目前自然產和剖腹產的比例約3:1,其中雖也涵蓋「看時辰」生子,但臨床上仍鼓勵自然產優先,除非遇到生不下來或難產時才選擇剖腹產。
-
生產過程醫療干預多 研究:影響寶寶健康
2018-07-12 15:50:08生產時,不可抗力的因素非常多,如果母體有危險,為了讓胎兒趕緊出來,就必須進行醫療上的干預,例如剖腹產、使用產鉗、真空吸引等方式,盡快把寶寶取出來。然而,一項新的研究指出,孕婦生產過程中過度醫療干預,會影響寶寶的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