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經濟回顧(2010年1月10日)

開場白﹕增加內需談何容易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您收看一周經濟回顧﹐我是東方。北京政府大手筆注資﹐刺激經濟的做法讓中國從世界金融危機中走過來﹐這種短期的刺激汽車和家用電器消費的做法並沒有解決中國經濟面臨的長期挑戰﹐也就是出口下降之後﹐內需跟不上。去年﹐中國的買車補貼是美國的三倍﹐美國現金換舊車的補貼是30 億美元﹐買車減稅補貼是17億﹐而中國的買車補貼是1百48億美元﹐結果造成中國汽車銷售猛增63%。這有沒有增加內需呢﹖沒有﹐消費沒有增加﹐只是提前了而已。從2004年開始﹐北京的官方政策就是促進內需﹐但是這幾年下來﹐內需在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反而從40%下降到35%。本開場白相信﹐增加內需是不可能的﹐為什么呢﹖因為這牽扯到利益角色互換的根本問題﹐要把普通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利益團體之上﹐把消費者利益放在國營企業之上﹐比如﹐放松對中小和民營企業的管制﹐這樣才能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增加老百姓可支配收入﹐但實際上﹐北京政府的做法往往相反﹐比如國營航空公司虧損了會出手相助﹐但是民營航空公司就隨其自生自滅。如果要刺激國民消費﹐增加老百姓的購買力﹐人民幣升值是好辦法﹐但是北京政府一直強力抵制人民幣升值﹐總理溫家寶先生上個月強調﹐決不會迫于外國政府的壓力而讓人民幣升值。維持經濟的高速發展與其說是為民生著想﹐還不如說是為了維持中共的統治基礎﹐維持其執政合法性。由于中國經濟底子薄弱﹐出口是最方便的選擇﹐用廉價勞動力和資源的低標準使用吸引外商投資建廠﹐創造就業機會﹐提高收入水平﹐過去20年基本就是這樣的發展模式﹐出口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現在出口驟然下降﹐要增加內需﹐談何容易﹖這遠遠不是給老百姓消費津貼那麼簡單﹐這需要真正的為消費者著想﹖把國人的利益置于黨的利益之上﹖這不是與虎謀皮嘛。大家還記得中國奶製品攙雜三聚氰胺的醜聞吧﹖為了不影響北京奧運﹐一直不跟民眾披露。中共吸取教訓了嗎﹖沒有。根據元旦前中國官方媒體的報道﹐上海熊貓乳製品廠把回收上來的﹐含有三聚氰胺的奶製品﹐稀釋之後繼續賣。去年2月就開始調查﹐4月28號﹐三名主管被拘留﹐六月份被正式逮捕。從調查有了結果到媒體披露﹐經過了8 個月的時間﹐隱瞞了八個月的時間。連消費者的健康都得不到尊重的國度﹐內需能增加嗎﹖這是今天的開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