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精英:媒體開放勢不可擋

【新唐人2010年4月30日訊】第二屆國際媒體會議本週在香港舉行,世界各地的新聞媒體工作者聚集一堂,展開連續三天的討論和交流。來自中國的傳媒精英普遍認為:中國的傳媒雖然仍然面臨中共的嚴密監管和利益集團的干預,但是傳媒越來越開放是難以阻擋的趨勢。

第二屆國際媒體會議由位於夏威夷的東西方中心與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共同舉辦。在4月28號的會上,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董事長、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前南方日報社社長範以錦,應邀作《轉型期中國媒體》的主題演講。

作為《南方都市報》創辦人之一,範以錦在南方日報社任編採、管理工作近40年,他形容中國傳媒的發展趨勢是朝開放方向波浪式前進。

他說:「 媒體的開放是不可阻擋的。它主要靠兩個,第一個是市場的力量。既然要走市場化的道路,那我肯定要把報紙辦得老百姓要看,一定要講誠信,要客觀,要公正。第二個是網絡媒體的發展。儘管我們的網絡也有管理,但是畢竟網絡非常快速,推動我們媒體的開放。」

範以錦掌舵南方報業集團期間,積極推動報業改革,旗下的《南方週末》、《南方都市報》都成為叫好的媒體品牌,他也在眾多風浪中竭力維護麾下的編輯記者。

他表示:中國傳媒經常受到政府的監管,許多記者採訪到的消息不能見報,但是政府越來越意識到不報導付出的代價往往會更大,官方對媒體控製出現不斷的改變。

範以錦指出:仍有不少地方政府及利益集團跟媒體的關係有掛勾,一些媒體和記者的確在收取封口費,但是媒體的腐敗程度比社會總體腐敗程度低。

被西方媒體稱為中國傳媒第一號女強人的《財經》雜誌前總編胡舒立,也出席了會議,引起不少媒體追逐。胡舒立於1998年創辦《財經》雜誌,因大膽揭露了多起重大黑幕,被美國《商業週刊》譽為「中國最危險的女人」。

胡舒立說:「過去十年《財經》的成功與中國新聞專業的發展並駕齊驅。在那十年中,我們成長很快,中國報刊從業人員和整個傳媒產業也發展得很快,其中,金融領域和市場化傳媒的發展更是激動人心的快速。」

去年11月,胡舒立和140人的採編團隊以及60多名市場管理人員,集體辭職離開《財經》雜誌。胡舒立另起爐灶創立「財新傳媒」,旗下包括財新網和《新世紀週刊》,同時兼任《中國改革》雜誌總編輯、中山大學傳播及設計學院院長。

對於外國媒體以「中國獨立媒體的重大挫折」形容她的出走,胡舒立並不認同,她說:是因為與管理層理念不同,離開《財經》「並不代表放棄」,而「是為了繼續原來的事業」。她相信《新世紀週刊》在不久後的影響力也能與《財經》相當。

對於中國媒體和社會的發展前景,胡舒立認為,兩者相互關聯,雖然前面的路途並非平坦,但是她仍然感到樂觀、滿有信心,更不會放棄。她並表示:中國的媒體過去只是官方的喉舌,但現在已是多元化,有多元聲音。

與會的上海《新民週刊》主筆編委胡展奮說:一向處於政治嚴管的上海媒體也在緊追直上,「最近大家談得很多的是利益集團和媒體的博弈。三鹿奶粉時間我們東方早報是最早點明的,見報前夕三鹿出高價、可能七位數要買斷這個新聞。這對報紙是個誘惑,因為現在報紙是自己養活自己。但我們報社領導說『我們不是沒有見過錢』。我覺得這次報導是很成功的,也體現了中國新聞人的良知和正義。」

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中國傳媒研究計劃主任錢鋼表示:自從西藏拉薩騷亂、四川汶川地震及新疆的騷亂事件發生,中共政府明白不得不作出改變,因為新聞不能再隱瞞。不過,不隱瞞並不代表訊息完全披露。

錢鋼說:「他們的控制已經不放在事實出來了,我可以讓它不報導,不可以,他報導。你不報導,外國人報導,你不報導,互聯網報導。所以,他就乾脆採取我也報導,所以它叫速報事實,慎報原因。不讓社會變成有群眾的抗議,不讓社會追究裡面的貪官污吏,冷了,他自己來處理,他基本是出於穩定的考慮。」

曾經擔任《南方週末》常務副主編的錢鋼指出,中國新聞自由與政治改革互為關聯,現在中共政治體改革仍沒有大進步,所以,現在做的事也只不過是皮毛而已,仍沒能回覆到上世紀80年代趙紫陽出任總理時新聞自由的開放程度。但是,他相信未來中國新聞自由一定會有大變化,因為除了科技、媒體市場化外,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也一定會有推進。

新唐人記者李元翰、周平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