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博物館推廣岡普斯絃琴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setting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No compatible source was found for this video.

    【新唐人2010年8月1日訊】前身是宮廷樂器的岡普斯琴(Gambus)可稱得上是馬來西亞沙巴西海岸歷史最悠久的絃樂器之一,是汶萊馬來人引以為豪的手工製作品。馬來西亞博物館於7月31日特別為遊客推廣了這個傳統藝術。請看本臺記者發自吉隆坡的採訪報導。

    主辦當局特別從東馬沙巴州邀請了汶萊馬來族群所組成的 「岡普斯琴繼承人團隊」,為大家呈獻傳統岡普斯琴演奏以及歌舞表演。

    馬來西亞博物院局總監拿督依布拉欣(Dato』Ibrahim Bin Ismail)在會上表示,文化是個重要的事項,我們必須將有關知識傳達給社會人士,讓他們了解我們的文化。我們不應該置之一旁或不給予重視。對於文化推廣者,我們應該給予他們讚揚。

    當天也來了許多學生。他指出:「學生是持續將文化擺放到更高位置,實踐我們良好文化價值,以及保持藝術、文化和遺產的下一代人物。」

    他在稍後接受了商家們捐助的輪椅,以給予行動不便的博物館參觀者使用。

    通常用鼓伴奏的阿拉伯式六弦琵琶岡普斯琴,乃是由中東流入的傳統魯特琴,經過數個世紀的世襲傳承,此間的汶萊馬來社群,把這種最古老的撥絃樂器之一,改造成民間流行的樂器,世世代代把玩彈奏。

    這是新唐人記者謝岫芳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的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