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0年8月8日訊】新聞週刊(229)
現在隨記者一起去回顧一下,百年前舊金山華人移民在天使島所經歷的艱辛歷史。
談起美國華人,特別是舊金山華人的歷史,"天使島"絕對是不可缺少的章節之一。這個花木蔥蘢,號稱舊金山灣水面上的祖母綠的小島,卻是很多第一代華僑的剜心之地。
第二代華僑 Andrew Don:“我的父母都在天使島上呆過。但是他們從未提起這段歷史顯然他們在這裡經受了痛苦。”
百年前,一批又一批的華人,或是為了家人團聚,或是為了追逐夢想,他們背井離鄉,遠赴重洋。而大西洋彼岸等待他們的,卻與他們的期待大相徑庭。他們被送往與世隔絕的 “天使島”,在島上那幾座孤零零的木屋中,等候漫長的甄別審查與檢疫。
第十屆美國國家擋案管理首席官員 David S. Ferriero :“以人們等待的時間為例,天使島以月計,(紐約)愛麗絲島以小時計。”
而這種無助的等待,不知湮滅了多少追夢人的熱情。
第二代華僑 Andrew Don:“提起‘金山’,大家都說是金子的山。這是吸引他們來美國的因素之一。但是呆在這裡,在集中營裡,感覺完全不一樣。”
這段辛酸史可以追溯到1906年舊金山的大地震,其所引發的火災,將當時舊金山華僑的資料付之一炬。這為很多嚮往美國生活的中國人提供了機會,他們改名換姓,假借在美華僑的兒女之名,移民美國,這也就是俗稱的paper son,“紙兒子”。為打擊對付“紙兒子”現象,美國政府設置了極為嚴格的親子核實程序。
20年代美國對華人親子核實現場模擬:“你哥哥的老婆是大腳嗎?”
20年代美國對華人親子核實現場模擬:“(你們村子的)第三條街上有幾戶人家?”
20年代美國對華人親子核實現場模擬:“第三條街第三戶人家是誰?”
20年代美國對華人親子核實現場模擬:“你們村子怎麼樣供水?”
20年代美國對華人親子核實現場模擬:“你們村子北面是哪個村子?”
類似以上的這種有關細節的盤問,在核實問答中有三四十個,被測試者如果答錯一個,就可以被判遣返。足見當時美國移民官員對華人的不信任。
伯克利大學商業經濟學院院長Bob Barde:“我認為在那個時代,絕大多數移民審核官員都認為,絕大多數中國人都在說謊。比如他們是誰,他們是做什麼的,他們來美的目的是什麼?”
也許矯枉過正,以儆效尤的核實程式本無可厚非,但當時美國社會排華氛圍濃厚。而華人在天使島的遭遇,也就成了這個時代背景之下的必然。
加州49區州議員Mike Eng:“(1882年的)排華法案,是為什麼如此多的中國人被拘留在這個島上。而沒有被批准進入加州,以及美國其他地區。”
天使島移民拘留所當時實行軍事化管理,男女分居而住。為了防止彼此串供,即便是夫妻,也不准見面。甚至妻兒,也要分離。
第一代華僑李:“當他們將男女分開的時候。我和我媽媽也分開了。(我還記得)那種地板。我們當時就睡在上面。”
走入拘留所遺跡,依稀可見當初拘留客們的生活。乍看之下,雖然光纖暗淡,空間還算寬敞。窗機明淨,桌臺上也擺放了不少生活用品。給人感覺這裡的生活並未有傳說中的苦悶。後來解說員介紹說,拘留所原始遺留物品,已經所剩無己。如今所見,絕大多數為世界各地民眾所捐送的上個世紀30年代左右的物品。目的只是為了營造當時年代的氛圍,並未能如實反映當初情況。實際上,這間不大的女寢室曾經擠滿了90張床。而這間男寢室更是擠滿了200張半米寬,1.5米長的睡鋪。特別從幾張舊照片上,當初惡劣的居住環境可見一斑。此外,拘留犯平時活動範圍也大受限制。沒有許可,只能在臥室和圍牆內的小院內走動。透過鐵網望去,倒可見海邊景色。只是窗外風景雖然好,無奈身陷囹圄中。對自由的渴望,也唯有寄託給騰風漂游的白雲。
如果說這種毫無隱私的生活還尚可承受,那麼在異國他鄉的囚禁中,等候漫長的甄別審查,以及隨時面臨遣返的可能,則是對意志的煎熬。在拘留所得牆上,依稀可見刻入牆內的詩歌絕句,承載著人們苦悶忐忑的心緒。由於多次粉刷,很多詩歌已經難以辨別,但經整理,仍有400多首記錄在案。如今,這些牆上詩歌也成為天使島最為特色的人文景觀,吸引遊客前來觀賞。而幾首上乘之作,也被賦予英文解釋和配音,以便西方人士瞭解。
歷經百年的歲月,如今的"天使島"再也不是一個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關押之地,而是慢慢恢復其"天使"的本性,倚靠其綠山碧海的天賜風光,為附近的居民,提供了一個休閒娛樂,爬山野遊得好去處。更重要的是,時代變遷並未將華人在這裡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丟棄于歷史的角落。相反,華人用血與淚所書寫的這段歷史,為美國社會所珍重。1998年5月16日,美國政府正式將“天使島移民營”列入“歷史古跡”而進行保護。
拘留所外的青銅大鐘,營房內蒼舊的牆柱,以及鐵鏽斑斑,用於搭建床鋪的鐵管,盡顯歲月滄桑;海邊廢置的船莊依然矗立在那裡,伴著海浪聲,靜靜的講述著那段歷史;而很多珍貴的歷史照片,則配以中英文介紹,被製作成大理石地板畫像,鋪設在遊客並經的道路之上。留心觀察,您會發現,在通往拘留所營房的石階側面,彫刻著"犧牲"拘禁""挫折"等詞彙;而拘留所外,面嚮大海的石階側面,則遙相呼應得彫刻著“人性”、“夢想”、“希望”等詞彙。這些關健詞,時刻提醒著人們,華人在美國移民路上的艱辛與奮鬥。此外,天使島也設有圖書館,對眾開放,讓民眾有機會了解這段歷史真相。
加州州立公園協調執行人Donny:“我認為認識我們在歷史犯的錯誤很重要。(可以)避免再次觸犯。”
天使島博物館館長Katherine Metraux:“我們都會有假設。所以對資訊的汲取是多多益善。(幫助我們)找到事實的究竟。這樣你也可以提供更準確的描述,人們也可以基於此做出自己的判斷。”
而那些途徑天使島,最終走入美國大門的華人先輩們。雖然飽受磨煉,歷經困苦。但他們絕大多數並未因此仇恨社會,或者喪失對新生活的希望。他們靠汗水和辛勤,為下一代打下基石。
資本投資家Monica Lee:“姐姐和我很感激父輩們能夠長途跋涉來到美國。為我們提供了非常優越的生活。”
他們以奉獻和成功,贏得社會尊重。
天使島移民拘留所百年歷史紀念牆捐款人:“力量來自於,一個強壯的人,一個道德高尚,工作努力,通過他們自己,可以對美國有所貢獻,有所改變。”
他們憑信仰和堅持,實現著美國夢想。
Cameron House前執行主任Harry Chuck:“吃苦耐勞的能力,並且能夠理解這種(磨練),然後超越他。人性是非常強大的。特別對於我們這些有中國古老文化教育的人,理解那意為著什麼。”
新唐人記者李峰、甄文彪舊金山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