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避難527日 展人性光輝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setting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No compatible source was found for this video.

    【新唐人2010年10月30日訊】當智利33名被困井下69天的礦工圓滿獲救後,67年前的一段長達527天的洞穴生活記錄,走進了公眾的視線。1943年,烏克蘭小鎮,科洛裡夫卡(Korolivka)的5個猶太家庭,為了躲避種族屠殺,在當地農民的幫助下,躲進了地下洞穴。按當事人的說法,整個逃生過程無處不閃耀著人性的光輝。60多年過去了,回憶當年的點滴細節,依然讓人感動。

    “他們一共45個人,因為太虛弱了,孩子們不能走,只能靠人扛。當時,我奶奶剛烤好麵包,所以在院子裡支起桌子,請他們坐著。他們吃了麵包、黃油、牛奶和當時我們家所有能吃的東西。”

    今年77歲的蘇菲亞(Sophia Ivasyuk)是當年猶太家庭獲救的見證人,她和其他還活著的見證者,一起打開了自己封存的記憶。結合洞穴專家的分析,一段鮮活的歷史,展現在人們面前。

    1943年,剛從波蘭劃歸烏克蘭4年的小鎮科羅裏夫卡(Korolivka),生活著3052名居民,其中猶太人佔了三分之一。那時,納粹德軍開始佔領這片土地,小鎮上的猶太人不願被遣送到集中營,於是紛紛逃到附近的森林裏避難。

    曾在軍中服役的斯特默(Misha Stermer)在一個山裏人的帶領下,找到了小鎮外40公里處的一個天然地洞,地洞有兩個洞穴,中間由迷宮般的走廊連通,裡面流淌的新鮮地下水,可以直接飲用,很適合長時間躲藏。

    於是在1943年5月5號,斯特默帶著五個家庭的37人,滑下泥濘的洞穴入口,在那裏開始了另一種生活。因為環境的隱蔽,地洞在納粹統治的527天內,沒有被軍隊發現,反而還住進了幾位後來人。

    洞窟專家雅馬科娃(Yermakova)對記者說:“根據痕跡,這是他們當時生活的地方,非常潮溼,生活環境很嚴酷。”

    雅馬科娃介紹,猶太家族背靠背的坐著睡,偎倚在一起相互取暖。其他人則回憶,在受困期間,婦女、老人、小孩從沒離開過地洞,十幾歲的男孩和年輕人有時會冒險出去尋找食物、撿拾柴火和其他生活必需品。

    今年73歲的居民佳洛斯拉娃(Jaroslava Petrovska)回憶說:“我記得冬天有一個清晨,異常寒冷,他們來討要食物,我們把燕麥、土豆和其他能吃的,都給他們了,因為他們實在找不到任何可以吃的東西。”

    現在住在加拿大魁北克,斯特默倖存的女兒耶塔(YETTA STERMER)回憶說:“我們總是餓,非常餓。”“只有一次,因為我生病,媽媽給了我一點土豆,我一直含著,直到把它含軟了。擁有一個土豆,這太讓我高興了。”

    她說當時常常幾天不吃東西,總是躺著,每天睡18小時,盡量減少消耗。“我們一直在討論,誰活著,誰死了,談論當時的局勢。”

    據佳洛斯拉娃介紹,當時她爸爸每天都會出去打探消息。

    “我爸爸幫(逃生在地洞的猶太人)去探聽,其他住在鎮上的猶太家庭怎麼樣了?局勢怎麼變化了。”

    獲救的日子總是讓人特別興奮。儘管沒有智利礦工那麼引人矚目,但那種興奮和激動,卻讓受困500多天的猶太家庭刻骨銘心。

    蘇菲亞回憶說:“當看到俄國人來了,我爸爸寫了一張紙條說‘俄國人來了,你們可以出來了’,放在小瓶裡,丟進地洞,他們就都出來,去了我家。”

    蘇菲亞說,在納粹打擊最嚴厲的時候,她的父母親收養了兩個猶太小孩。當時如果窩藏猶太人被發現,他們全家都會被處死,但蘇菲亞的父母依然堅持收留他們。

    歷史的車輪轉到了21世紀,當年的幫助別人逃生的人們,大多都已經做古,但他們表現的善良和勇敢,依然在鄉間傳述著,激勵人們繼續他們的足跡。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