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0年11月25日訊】中國80年代初起步的開放政策,將成千上萬的農村人口吸引向城市勞動市場,“打工妹”一詞應運而生。這些“打工妹”見證了中國經濟的起飛,經歷了漫長而艱難的心理路程。而最近上海膠州公寓的大火,也燒出了城市農民工境遇的問題。請看以下報導:
2009年年底,美國《時代》週刊將中國女工評選為年度人物。
而美國獨立作家張彤禾從2006年開始走訪東莞,尋找這些“打工妹”身後的真實故事。當時正在美國《華爾街日報》工作的張彤禾,把這份調查於2008年出版成書,取名《打工妹─在變化中的中國 從鄉村走向城市》。
在走訪東莞期間,張彤禾差不多每個月去東莞一、兩個禮拜。她發現這些打工妹第一個工作多半不理想,一般第一個工作只會做一段很短的時間。她們可能工作一整個禮拜都沒有休息,賺的錢也不是很多。
張彤禾最近接受《法國國際廣播電臺》專訪,她說:“在表面上看,她們的確是社會的弱勢群體,很容易被壓榨,被欺騙。”不過,張彤禾認為,打工妹不會因此感覺失敗。她們還是很努力的工作,給自己開一條發展自己的路。
除了打工妹,進城打臨時工賺取微薄工資的廣大農民工,他們都是一群被遺忘在都市底層的弱勢群體。
《旺報》上海特派員24號在相關報導中說,上海膠州公寓大火,有關單位迅速逮捕涉嫌違規操作的民工,引髮網路上一片譁然。關於城市農民工境遇的問題,其中有一句話很火:“看一個社會的良心,就看怎麼對待農民工。”
文章表示,上海高層公寓火災中除了遇難的居民,還有當時正在進行施工的農民工。這些進城的廣大農民工,在層層工程轉包中,透過老鄉彼此之間結識、介紹,憑藉苦力打工賺錢。由於工程單位的疏於管理及監督,農民工成為了工程品質意外後的犧牲品。
據媒體報導,這些農民工多來自社會底層。一名來自安徽太湖縣苗石村的工人--李新模,當時正在起火大樓的26層刷油漆,不幸罹難﹔另外一名從重慶梁平縣柏家鎮中心村到上海打工的段天安,為了掙錢給老奶奶動手術,前年到上海打工,起火時他還在搭最後兩層架子,他也在這場大火中不幸喪生。
《旺報》的報導還指出,原本工期預計農曆年前完工,工人們每天早上6、7點就開工,一直幹到晚上6、7點,每天領100元工資,很多人都心想,農曆年前趕完工,就可以領一筆錢回老家過年。
新唐人記者陳皓、孫寧綜合報導。
看下一集
【禁聞】民眾質疑:趙連海“被”保外就醫
【中國禁聞】美報告:15%的網絡流量繞經中國
【禁聞】「奴時代」距離「怒時代」多遠?
【禁聞論壇】“菜奴”們的辛酸
【禁聞】北大教授稱應起訴南方報系遭炮轟
【禁聞】身份歧視 退休改革怪現象
【禁聞】東北亞緊張升級 美航母赴黃海軍演
【禁聞】揭「網管辦」內幕 週刊遭封殺
【禁聞】《抗漲號》諷天朝漲價如大戰
【禁聞】內蒙學者哈達將獲釋 當局緊張施壓
【禁聞】滬大火受害者不接受政府賠償方案
【禁聞】中國和平指數逐年下跌 腐敗為關鍵
【禁言博客】1575次受賄 河南縣委書記創紀錄
【禁聞】台灣五都大選 中國能否複製經驗?
【禁聞】中共寬鬆貨幣政策造成通膨問題
【禁言博客】跟國際接“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