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文化節 展出四百年名家書法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setting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No compatible source was found for this video.

    【新唐人亞太台2010年12月22日訊】推廣正體漢字書寫和生活美學的「漢字文化節」今年邁入第七屆,選在中正紀念堂推出「望文生義」特展,民眾可以一次橫跨四百年,縱覽105為名家,看到從明朝到民國時期,漢字書寫演變之美。

    電視劇<宰相劉羅鍋>家喻戶曉,但有幾個人見過他的真跡墨寶?

    「常使胸中生意滿、須知世上苦人多」道盡劉墉為人風骨,相貌清瘦的他卻有「濃墨宰相」之稱。

    策展人 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 吳國豪:「中國書法很不一樣,他有非常完整的一個歷史脈絡跟源流,從甲骨金文到篆草行隸楷的一個發展,中國書法的字體大概到唐代之後已經沒有新的字體產生,但是在筆法上在結構上不斷有一些新的風格的產生。這是中國書法跟西方書法不太一樣的地方。」

    想看漢字文化如何融入生活美學?文創產業可不是現在才有的。古代文人喜愛題字在扇面上、製成扇子當作禮物贈送朋友、相互收藏。或好朋友們一起寫祝壽字畫,而且軸數會取雙數,象徵吉祥之意。

    還有這塊長19公分、寬70公分的板綾,寫滿密密麻麻的小字,原來古代也有小抄,只是,要製作這麼費工的小抄,拿這心思去溫書應該也可以考及格吧。

    很多人會訓練孩子從小學寫書法培養定性,專家建議,孩子在十歲左右、骨骼發育穩定了,對漢字結構也有一定的理解再學習書法,事半功倍。

    策展人 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 吳國豪:「小朋友學書法,一方面他對這個字的掌握、結構,可能寫硬筆會比一般的小朋友好,特別是對國學的培養,你一邊寫的過程當中,一邊寫字,一邊這首詩也背起來了。」

    第七屆漢字文化節「望文生義」特展,展出自明清時期到民國以來四百年105位名家的105幅作品。民國一百年元旦當天還會有新春開筆的活動,邀請民眾一同寫下新年祝福。

    新唐人亞太電視 郭雲開 張明筑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