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凍災害導致貴州近390萬人受災
【新唐人2011年1月11日訊】持續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已導致貴州389.3人受災,災區民眾反映冰凍災害造成當地出行不方便、菜價上漲以及用水困難。道路、供電設施和農作物全部被冰雪覆蓋,損失嚴重,有的地方停水停電已達十多天。
據貴州省政府應急辦統計,冰凍災害,共造成全省79個縣(市、區)受災,因災造成389.3萬人受災,緊急轉移安置8.78萬人,因災死亡1人。 34.2萬公頃農作物受災,其中成災面積9.4萬公頃﹔倒塌房屋1013間,受損房屋4949間。
貴陽開陽縣兩位民眾都表示,冰凍災害造成出行不方便、菜價上漲以及用水困難。
袁先生:“這裡不通封路了,它主要是凝凍,農作物已經死了,停電停了十多天了,從一號開始停的,原因是有些搶修有些更換,2、3公里吧,用手去提。”
佟先生:“農作物全部是蓋住了,冰現在有8、9公分啊,全部都停課了,兩個星期了嘛,物價、蔬菜有影響,比較貴,比以往貴三分之一。”
據報導,持續的低溫雨雪天氣,導致銅仁市萬山特區所有戶外電線全部結冰,最高厚度達40毫米,當地民眾表示,山區的交通、水電供應都受到影響。
楊先生:“交通現在沒通啊,山區都停水的,井裡面挑嘛,用車拖,田裡全部凍壞了。”
據報導,南方地區新的一輪冰凍天氣也將再度加強,未來,貴州大部、湖南西部和南部、廣西東北部、雲南東北部將有凍雨。
新唐人記者熊斌、李玫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
「寒顫」全台凍感上映 入冬最強寒流來襲
2018-02-02 21:29:28新聞一開始,帶您看到,入冬最強寒流今晚報到!接下來的五天,連續將近100小時的時間,全台急凍!北部最低溫下探7度,西半部平地沿海空曠地區,體感溫度甚至只有5度。加上這一波寒流水氣豐沛,氣象局也預估,雪線可能下降到1000公尺,不只玉山、合歡山,連北部的大屯、七星、拉拉山都有機會降雪。
-
【美容養顏】不用買昂貴保養品,輕鬆體驗古代皇后級的護膚美容法「面白脫如雪,身光白如素」 | 胡乃文開講02
2020-02-11 17:53:25以中醫的觀點來說,「皮膚是五臟六腑的鏡子」,大多數的東方女性認為皮膚白皙,看起來就漂亮、健康。在古代,皇后貴妃為博得皇帝的寵愛,也十分注重身體各部位的保養,使得自己「面白脫如雪,身光白如素」。
-
你知道嗎?有一種神奇的天然染髮劑不傷髮質,染完後還能長出黑髮|胡乃文開講04
2019-12-03 15:13:01有一種天然的染髮劑染完後不傷髮質,更厲害的是,長出來的頭髮都是黑色的。。。
-
週四五全台暖熱 週末急冷下探14度
2017-11-15 12:42:38再來關心,東北風逐漸減弱,這兩天全台將持續回暖,氣象達人吳德榮在專欄發文表示,明後兩天各地晴朗、紫外線強,高溫上看30度,又是「秋老虎」的天氣。不過,週六新一波東北季風及冷空氣南下,北部、東北部轉為有雨,氣溫驟降10度以上。週日清晨,北台灣沿海最低溫只有14度左右,是入秋以來最低,北台灣白天也只有17度左右。未來幾天天氣變化大,要請民眾特別注意!
-
輕颱梅花路徑偏西更近台 11日起北台降雨明顯
2022-09-08 22:23:30新聞一開始,來關心,明天開始就是中秋三天連續假期,位於台灣東方海面的熱帶低氣壓,上午8點已生成今年第12號颱風「梅花」,目前路徑比原先預期稍微往西偏一點,可能在週日增強為中度颱風,預計下週一(12日)前後離台灣最接近,而週六(9月10日)中秋節,東北風增強,北部賞月要碰碰運氣,中南部機率最高。
-
週三冷空氣南下全台轉冷 週末恐達寒流等級
2022-12-20 22:16:30新聞一開始,先來關心天氣,中央氣象局表示,明天(21日)週三冷空氣逐漸南下,上半天北台灣將是濕涼的天氣型態,傍晚後轉為乾冷,溫度是持續的下降,這一波冷空氣最冷的時間點是落在週末,到時有機會達到寒流等級,北台灣的溫度將下探攝氏9度。
-
太平山今晨0度!未下雪「地上霜」留美景
2021-12-04 21:11:52今天(12月4日)清晨受到輻射冷卻影響,全台各地氣溫明顯偏低,新竹和苗栗還出現5.9度,創下今年入冬平地最低溫的紀錄。氣象局表示,下週一(12月6日)開始高壓東移,冷空氣進一步減弱,氣溫也會逐漸回升,但水氣也增多。
-
東北季風國慶日報到 北部低溫下探19度
2018-10-09 20:38:21接著帶您關心天氣,明天就是國慶日了,不過天公不作美,氣象局表示首波東北季風明天報到,北部、東半部都會降雨,施放國慶煙火的花蓮恐怕也會籠罩在雨中,尤其週四到週日最冷,北部最低溫可能下探19度。
-
寒流恐致路面結冰 南橫天池至向陽段擬預警性封閉
2022-12-16 16:29:57入冬後首波寒流明天報到,公路總局第三區養工處指出,因應南橫公路高雄天池至台東向陽段可能路面結冰,除已派駐保全加強巡邏,也不排除發現結冰後實施預警性封閉。
-
17日入冬最強冷空氣報到 恐達寒流等級
2022-12-13 11:50:08新聞首先帶您關心天氣,這週冷空氣一波波來!氣象局表示,週三東北季風增強,週六(17日)受到入冬以來最強的冷空氣影響,有機會達到寒流的等級,台灣各地氣溫將明顯下降,北部低溫將可能下探8度。另外,雪山今天(12日)清晨出現今年入冬以來第1場雪,覆蓋山徑,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指出,積雪約4到5公分。氣象局長鄭明典今天(12日)也在臉書貼文表示,根據美國氣候預測中心資料,負北極振盪顯著,台灣被掃到邊的機會還是不低。而這次的負北極振盪影響時間可能比較久,預期影響很可能持續到年後。提醒觀眾朋友多注意氣象局發布的溫度變化
-
冷空氣來襲北台灣下探16度 高山下雪機率不大
2021-11-08 21:51:25歡迎回來,來關心天氣,入冬以來最強冷空氣來襲,氣象局表示,今天晚間台灣北部氣溫會降到16度左右,預估最冷的時間點落在週三到週四清晨,而且受到「輻射冷卻作用」,局部地區可能會出現14度低溫,有機會達到大陸冷氣團等級,預計要到週末才會回暖。
-
週一、週二短暫回溫 週三強烈冷氣團再報到
2022-12-19 21:54:24新聞一開始,來關心天氣,寒流離開,今天(19日)白天各地開始回暖放晴了,不過下一波冷空氣很快,在週三(21日)又要來了,且一路冷到聖誕節,甚至不排除又會達到寒流等級,氣象局提醒,今年(2022年)因為是反聖嬰年,所以容易出現較強的東北季風。目前預報顯示,跨年前後還有一波冷空氣襲台,民眾要做好禦寒措施。
-
入冬首次低溫特報! 2千米以上高山有望降雪
2022-12-16 22:09:29新聞一開始,來關心天氣,今天(16日)受到鋒面影響,全台各地都有短暫陣雨,氣象局也對全台18縣市,發布今年入冬以來首次低溫特報,週六(17日)下半天寒流正式報到,明天傍晚到19日下周一,台中以北、宜蘭、花蓮、離島等地,有持續10度或6度以下氣溫發生機率,2000公尺以上高山還有機會看到雪。雖然下週一(19日)短暫回暖,但下週三(21日)又有一波大陸冷氣團來襲。
-
本週兩波水氣接力 小年夜冷空氣報到下探14度
2022-01-24 12:58:32這個週末就要迎接過年假期了,氣象局說,本週有兩波水氣接力,從週一到週三(24至26日) 第一波水氣報到,星期五(28日)鋒面接近,星期六(29日)另一波東北季風再增強,30號小年夜冷空氣又來,台灣北部低溫可能下探14度,除夕至大年初二東北季風影響,北部及東北部天氣較涼。氣象局提醒,本週的天氣跟春天很像,觀眾朋友除了要留意溫度變化適時調整衣物,出門時還是要記得攜帶雨具備用。
-
合歡山、玉山都下雪 跨年夜平地下探13度
2021-12-27 14:07:14新聞開始先來關心,冷氣團來襲,氣象局對全台八縣市發布低溫特報,玉山、合歡山也都降雪,截至上午7點,合歡山積雪超過5公分,創下入冬以來最大降雪量。預計,明天白天氣溫回升,不過,跨年、元旦將有另一波冷空氣影響台灣,北部氣溫將會再降低。各地的平地最低氣溫約在13度至15度。
-
又濕又冷持續到周一!北台灣最低溫15.9度
2017-11-19 20:05:05新聞頭條,先來關心,氣溫急凍,淡水以及新屋,今天降到攝氏15.9度,是入秋以來最低溫,氣象局表示,這波冷空氣將影響到星期一,星期二溫度會稍稍回升,不過,從周三晚上開始,又有一波冷空氣南下,將帶來濕冷天氣。
-
暴冷! 下週三挑戰入冬首波寒流 中部以北探9度
2020-12-24 21:44:48下星期就要跨年了,但天公不作美,氣象局預估,30日將有冷空氣南下,可能成為入冬首波寒流,氣象局預估,跨年、元旦是威力最強的時候,中部以北低溫下探9度,空曠地區再冷兩三度,想看曙光,中南部天氣穩定,比較有機會。
-
週三冷氣團再來低溫下探10度 冷到聖誕節
2022-12-19 13:09:53新聞開始先來關心,寒流來襲,全台連續兩天低溫,今天清晨台灣平地最低溫出現在新竹峨嵋只有4度,不過白天起冷空氣逐漸減弱,各地氣溫回升、可以看到陽光。而下一波強烈大陸冷氣團星期三(21日)將再報到,各地空曠地區都可能出現「10度以下」低溫,將一路冷到週日聖誕節。
-
菲律賓東方熱低壓恐成颱 下週三下探14度
2022-12-10 21:27:07來關心天氣,受到東北季風影響,中央氣象局針對雙北、基隆、宜蘭地區發布大雨特報,氣象局表示,下週三(14日)將會有冷空氣南下,北部平地最低溫可達14度,不過目前還不會形成大陸冷氣團,另外菲律賓海面生成一個熱帶性低氣壓,未來24小時內,有機會發展成輕颱。
-
東北季風報到 北台灣濕冷到下週 中南部大太陽
2022-12-09 21:24:45歡迎回來。關心台灣天氣,東北季風報到,下週三(14日),強度還會再增強,北部、東北部低溫下探到攝氏14度,空曠地區可能只剩12度。氣象局預估,不排除會達到大陸冷氣團的強度,北部、東北部濕冷,不過,南北天氣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