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傳統手工製鼓 名揚海內外

【新唐人亞太台2011年3月3日訊】在中國古代,鼓可以用在戰場上鼓舞士氣,也被用在祭祀與慶典中。擊鼓的文化內涵廣博,製鼓更是一項特殊的技藝。在彰化縣線西鄉黃呈豐夫妻接續父親製鼓的技巧,至今已有多年了,讓我們深入探討先民的智慧與巧思。

相傳鼓作為樂器是從周代開始,周代有八音,鼓是群音之首。傳統民間技藝表演中,融合傳統與創新的精采擊鼓秀,氣勢豪邁,展現旺盛的生命力。(打鼓表演的畫面)

一張好的鼓,能完全釋放表演者的澎湃熱情。彰化縣溝內社區的黃呈豐,堅持傳統手工製鼓。雖然不會打鼓,憑著多年的經驗,他的音準可是一點也不含糊喔!

業者 黃呈豐:

「我會繃鼓,我不會打鼓,因為我沒有學過,但是我小時候聽著,都是靠經驗的 。」

想要做出符合客戶喜愛的鼓,首先當然要有一張好的鼓皮。業者說,他們的鼓皮都是用臺灣在地牛皮為材料,秉持先人傳承的傳統做法,才能做出最好的成品。

業者 黃呈豐:

「風和日麗最好,太陽也不要太炎熱,像六月天太陽大,表皮快速乾燥,裡面沒有乾燥,會生膿。正常的天氣沒有下雨,生皮曬起來最漂亮,這樣比較耐用持久。」

鼓的種類繁多,不僅型態與尺寸各異,用途也不盡相同。但是無論是南北管用的,還是歌仔戲用的,都難不倒他們。

業者 黃呈豐:

「北管頭手在打的投手鼓,這就是觸鼓。」

用一把刨刀削著牛皮,製鼓的皮需要內薄外厚,皮薄聲音比較高亢,皮厚音色就是重聲。

業者 黃呈豐:

「那種聲音很高亢的,太薄會爆破。」

製鼓的步驟繁複,牛皮又會產生異味,黃呈豐夫婦兩人都一一克服。

業者 黃呈豐:

「 在處理牛皮的時候,他會有味道,都有蚊子、蒼蠅,在夏天時候處理比較辛苦。」

業者 謝素貞:

現代的年輕人沒有會想做。這種皮是活性的,一時間強拉也不行。」

將牛皮串上麻繩,套上木桶繃鼓後再調音,過程相當費工。

業者 黃呈豐:

「傳統在繃鼓就是用這樣打樁的,後來再用翻砂那種機台 。」

固定成型後,釘上釘子、漆上紅漆,終於大功告成。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客戶,對他們製造的鼓都感到滿意。能夠達成顧客的要求,讓黃呈豐感到相當欣慰。

業者 黃呈豐:

「符合客戶的要求,也是我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成就感的。」

儘管大陸製的鼓以價格低廉霸佔了市場,黃呈豐夫婦相信,堅持傳統技藝才能有好的作品,也讓他們所製作的鼓,名揚海內外。

新唐人亞太電視 葉錫鴻 陳映甄 台灣彰化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