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學天下】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新唐人2011年3月3日訊】【遊學天下】(9)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常春藤盟校三巨頭之一 環境幽雅,名人輩出。

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小鎮,位於費城和紐約之間,環境幽雅,生活富裕,聞名遐邇的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就座落在這個小鎮。

本科生Carolyn Vasko(Undergraduate Student):「首先我很喜歡它的位置,因為距離城市很近,要去城裡很方便,這樣妳可以有一個非常,不是孤立的,但卻是在小鄉鎮的生活,在校園裡面我們有學生社團 ,我真的覺得生活在這個地方 ,就像生活在十九世紀一樣,這個地方好像沒有改變過 ,而且我很喜歡住在城堡的感覺。」

電機博士孫璨(Ph.D.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an Sun):「因為它是一個小鎮,也沒有太多影響你的東西,沒有甚麼卡拉OK,沒有甚麼酒吧,都比較少,每天其實你想幹別的也幹不成,你就每天來這裡,然後很輕鬆的你就來這裡,想一想我實驗能怎麼做啊,單純很單純,很樸素一種生活方式,讓你就是能夠專注你的研究。」

成立於1746年,位在美國新澤西洲的普林斯頓大學,是作為美國著名的,「常春藤聯盟」大學的三巨頭之一,和哈佛、耶魯大學齊名。

本科生Carolyn Vasko(Undergraduate Student):「我很喜歡這裡,在這裡有其它不同大學裡沒有的機會,這邊的學術氛圍比較活潑,經濟壓力相對小,這裡有很久遠的歷史,豐富的傳統與社群,還有多元背景的學生,你可以認識到很棒的人,和他們成為朋友 ,和他們成為好朋友之後,你會發現他們有很特別的經歷 ,是你從來沒有體驗過的,和他們有越深入的互動之後 ,你會從他們身上發掘到更多東西。」

本科生Maria Aristova(Undergraduate Student):「課程的重點強調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尤其在物理和工程類的課程中,不是只學習如何應用概念或者死背公式,而是了解是如何運作,了解事物的基礎原理。這樣的原則在非工程類的課程也很受益,你能夠了解事物真正運作的模式。」

普林斯頓大學的名人輩出,一如電影《美麗境界》(A Beautiful Mind)的故事男主角約翰耐許(John Forbes Nash Jr),就是畢業於普林斯頓的數學研究所,數學大師馮諾依曼教授也在這裡從事過研究,著名的相對論大師—愛因斯坦,更是將晚年奉獻給普林斯頓大學,同時,這裡也是孕育出最多位,美國總統、參議員的地方。

1930年時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在普林斯頓成立,這也是全國第一個給學者研究的,住宿學院的成立,著名的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就是研究院的第一批教授之一

在MERCER街上和EDGEHILL街的交叉口,112門牌,就是愛因斯坦的故居,1976年被列為美國國家歷史地標。據說後來有住過這一棟房子的人,都相繼得到了諾貝爾獎。

小鎮上還有一家小店,裡頭有一個小小的愛因斯坦博物館。愛因斯坦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同時也是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有趣人物,他澎鬆的髮型變成他的招牌,吐舌頭的這張照片也被到處刊登,頑皮的科學家留下了很多有趣的照片。

愛因斯坦博物館創辦人Robert Landau(Owner of Albert Einstein’s Museum):「最好笑的也是最引人注意的一張,因為人們不習慣於看到著名的科學家穿著毛毛的拖鞋。但是我們也賣這種毛茸茸的拖鞋,所以這個照片在我們這裡可以說恰到好處。」

這裡還有一些手稿和信件,例如愛因斯坦曾經回信給一個讀者說,他其實很想做的職業是水管工人而不是科學家。

而這一張照片,同樣有著澎鬆髮型的女人是愛因斯坦的妹妹,很多人以為他是愛因斯坦。看來這髮型是家族的遺傳。

這個僻靜的小城,和一個偉大的名字聯繫在一起,成了舉世聞名的科學聖地。 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留下了數不清的軼聞趣事。在朋友家吃飯,靈感來了,沒紙就在主人家的新桌布上,寫下一行行公式;說他出外找不到回家的路,打電話去問研究院怎麼回家;說他把一張1500美元的支票,當書簽用,丟了也不知道;

愛因斯坦給普林斯頓帶來光榮,普林斯頓人以愛因斯坦為自己的驕傲。可以說整個二十世紀,就是一個全世界的學者、研究人員、研究組織,從世界各地進入普林斯頓的過程。

小鎮和學校之間沒有太明顯的隔離,慢慢感受到校園中濃濃的學術氣息,就是進入校區了,爬滿常春藤的哥德式建築讓人嗅到濃郁的歷史氣息,宛若走進了另一個古老的學術世界中。

1868年,詹母士.麥考士校長限制科學課程,興建了一系列的哥德式建築,所以至今校園中處處都可以見到這種百年古建築。

電機博士孫璨(Ph.D.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an Sun):「我覺得普林斯頓,他是一個很關心每一個學生的地方,比如我知道的一些其他工科的學校,我就不舉名了。他們完全就是想,因為他們想比排名跟出更多論文,他們完全就是把學生當作一種勞工奴隸,就是在那不停的工作,給老闆工作,要很快把東西做出來,普林斯頓就完全沒有這種感覺,他是一個能夠讓你,比如你看那個美麗境界,他就是能夠讓你拿著一個筆拿一個紙,坐在那個鳥語花香的高爾夫球場裡面,想東西的一個地方,好好的把東西想出來。」

分數拿再高,只要不用,遲早都是會還給老師,學生唯一可以帶走的,是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所訓綀的邏輯思維!所以普林斯頓大學至今仍然以重質量重研究重理論的傳統享譽世界。

電機博士生盧建宏(Ph.D. student,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Jian-Hong, Lu):「這邊要你自己更多的motivation,你自己要鞭策你自己,教授要你自己去想,think hard by yourself,因為像我就是喜歡這樣的環境,我就是喜歡做研究,所以我來這邊就很快樂。」

堅持學術至上的原則,至今學校沒有開設社會上最熱門的學科法學、商學、醫學,這與習俗追求以及社會時尚完全不同。普大的任何一個專業,在全美大學都是名列前茅,你很難找出有哪個系不夠好,小而美的大學,讓教學品質有了一定的保證。

工程學院副院長Pablo G. Debenedetti(Vice Dean,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對於研究生來說區別就是,學生和指導老師之間很密切的互動,我們有一個非常小的學生教師比例,所以說非常緊密,一般來說,每組的規模很小,這樣學生就可以和指導老師很密切的一起工作,我們同時很注重在課堂上和實驗室中的教學,以建議的形式對學生教學,我們都對教學很認真。」

此外,學校還非常重視學生品格的培養,從1893年開始實行「誠信」制度,(Honor Code)在這裡,學生參與的所有書面考試都在誠信制度下進行,即沒有老師監考,全憑學生自覺。這種制度是通過所擬訂的遵守誠信誓約,使學生們保證對誠實及每次考試的結果負責。

工程學院副院長Pablo G. Debenedetti(Vice Dean,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這是一個很好的訓練生活,不僅工作而且還有責任 ,你遵守的誠信準則之下,你答應並簽署了考試,你如果不這樣做,後果是很嚴重的,我認為這是一件很好的事,這展示了我們是怎樣,把我們的學生們當作是有責任心的人,我們希望他們這樣做。比如說吧,我剛給研究生們上了熱力學的課, 我的考試都是可以帶回家的, 他們可以看書、看筆記,但是我告訴學生們“你們不可以互相討論,並且不可以使用網路來查找,是否已經有刊登出來的問題解決方式。我相信他們可以做到。所以我認為這是一件很好的事。」

兩個禮拜前剛剛拿到,電機所博士的孫燦,在普林斯頓待了將近五年的時間,在此期間拿到碩士以及博士的學位。現在孫燦繼續攻讀,耶魯大學的法律博士學位,再次踏上校園不僅讓他懷念,也讓他懷抱著感謝的心情。

電機博士孫璨(Ph.D.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an Sun):「普林斯頓他這個地點其實特別好,因為他在紐澤西的,其實就是小鄉下,美國小鄉下,然後附近沒有什麼大城市,然後這裡譬如說普林斯頓犯罪率很低,基本上你每天晚上走來走去不會有事。」

中國大陸湖北武漢人的孫燦,在新加坡就讀初中及高中,16歲便考上了多倫多大學的工程科學系,專讀納米科技。20歲畢業後考上普林斯頓博士班。24歲考上耶魯法律系就讀JD法律學位。1個月前他成功完成,在普林斯頓的博士答辯。

隆冬時節,普林斯頓到處都是皚皚的白雪,但是暖冬的太陽大方地探出頭來,冬眠中的胖松鼠也出來取暖,本來學生就不多的校園雖然顯得比較冷清,但是依然是朝氣十足。

這裡是一間學生的福利社,由原先的書局改建,裡頭有很多文具用品、各式各樣的美味便當、生鮮水果、沙拉等,甚至電腦也可以來這邊買喔!

福利社的一小角,我們窺見了愛因斯坦的海報。此外,普林斯頓的吉祥物是一頭老虎,所以你可以在這裡買很多代表老虎顏色的文具、圍巾、帽子等,還有漂亮的明信片。

普林斯頓大學到處都是百年古蹟,遠處看過去這一間歌德式的建築物,他是研究生住的宿舍,同學們可以時刻感受到普大歷史的深度與厚重。

一進到電機所的實驗室,就全神貫注地投入到自己當初的實驗平台中,透鏡、激光、和電腦,孫燦五年來與這些東西為伍樂此不疲。

電機博士孫璨(Ph.D.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an Sun):「我們實驗室做的其實就是很基礎,基礎物理的現象,對我來說,我從小就很喜歡探索宇宙的奧秘,很想知道到底這個世界是什麼樣的。對我來說,每一次我做成一個實驗,我是全世界第一個看到這個現象的人,我就會特別高興。這種感覺,我是全世界第一個看到這個現象,第一個就是成功造出一個東西。這種感覺就是一種自我成就感吧! 」

要讓我們這群門外漢的攝製小組理解孫燦做的實驗,實在不太容易,孫燦用了一個小試驗視圖,讓我們理解。

讓遊學天下(World of Eucation)四個字的電磁場(electric field),和畫面中黑暗部分的電磁場角度不一樣,再用過濾器過濾光源(polarization filter),只允許遊學天下四個字的電磁場通過,就可以用激光做出,遊學天下的字樣。

孫燦幽默了一下,他說要給我們玩一個,鑽石變不見的遊戲。恩..我們還是比較喜歡,把鑽石變出來,而不是讓鑽石消失了。

盧建宏是普大電機博士班的新生,和孫燦兩人在路上相遇,便立刻聊起了學業上的事情,讓我們見識到了普大學生熱愛理論的程度。

吃飯也是留學生的一大問題,自己煮菜雖然省錢卻不見得方便,孫燦要帶我們去一家這裡中國跟台灣留學生一定會上門,並且總是介紹給新生入學的學弟妹們的校園美食。

電機博士生盧建宏(Ph.D. student,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Jian-Hong, Lu):「因為老闆本身在紐約做過20幾年,他的水準已經是市區的水準,他其實搬來這邊是造福普林的人。」

爐台上三四個鍋子忙著大火快炒牛肉和洋蔥,淋上美味的醬汁,不一會兒美味的牛肉丼出爐了,桌上還有美味的炸雞排,酥脆的口感恰到好處、沾上醬汁,一入口,保證一解留學生的思鄉之愁,還有營養的親子丼,嫩雞肉搭配新鮮蔬菜跟雞蛋,健康的料理也是留學生的首選。

電機博士孫璨(Ph.D.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an Sun):「我現在離開了普林過後,每天中午最大的煩惱就是,我吃什麼?沒有這間店,我恨不得把這間店搬過去,我覺得他很多食品就是很健康,不是像很多中國餐館。我不要說隔壁哪一間,那是很膩你知道嗎!吃了兩三天,你就覺得那個心臟裡面都全部堵上了,這裡吃了就完全沒有那種感覺。而且他的味增湯超好吃!就是我吃了大概兩年過後,有一整套我吃的那個(流程),就是第一口一定要先吃沙拉,喝一口湯把沙拉吃完,然後再把湯喝三分之二,再吃那個飯,最後三分之一把湯喝完,連續兩年。」

吃不膩的美味是來自於台灣雲林斗六鎮的吳老闆,從事餐飲業28年,在普林斯頓開店六年,之前在紐約開店22年,好手藝早已不在話下了。

吳老闆也很了解留學生的心情和感受,把留學生都當成自己的朋友,所以會給留學生們很多生活與學習上的建議,例如感冒了要去哪裡買感冒藥?學習上遇到問題了要怎麼辦?老闆總是能夠給很實際、真正有幫助的建議,所以讓很多留學生很受益。

學長跟學弟看起來吃得很開心,普大學生之間的感情和互動建立在同樣對理論的追求跟熱情。

電機博士生盧建宏(Ph.D. student,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Jian-Hong, Lu):「有熱情。我覺得一個學長最重要除了剛才什麼有責任、照顧學弟妹,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熱情。然後學弟看到你的時候會被你的熱情感動。然後將來也會成為那樣子的人去感動下一代的學弟,這樣最重要。」

孫燦就讀的普林斯頓工程院,擁有130名全職教授,845名本科學生,21名美國工程院院士,每年研究資金大約5千萬左右,與其他工程學院相比,普林斯頓的規模很小。普林斯頓工程院與普林斯頓大學一樣,都比較注重基礎知識和傳統理論方面的學習。

工程學院副院長Pablo G. Debenedetti(Vice Dean,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我認為工程學院是普林斯頓大學桂冠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具有很高的品質。如果你很想要瞭解當代社會問題,一定都會有的重要面向,那就是技術層面非常重要。」

工程學院的每一個研究室通常不會超過5、6個人。一方面,這造成普林斯頓工程院的研究方向比較少,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 每一個學生能夠直接與教授接觸,直接從世界頂級的研究家們學習。

工程學院副院長Pablo G. Debenedetti(Vice Dean,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普林斯頓大學的另外一個特點是,我們是一個相對較小的大學。每組的規模不是很大。師生有良好的互動關係,而且我們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學之一 不是在規模而是在教學品質。所以,研究生們可以和來自各個領域中的知識界精英們學習。」

普林斯頓招聘老師時,除了要求世界一流的研究能力外,也非常注重教授的溝通能力和教授知識的能力。

工程學院副院長Pablo G. Debenedetti(Vice Dean,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所有的普林斯頓大學的教師們都致力於,對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學,所以不管他們有多有名,他們也要給本科生上課。」

一身俐落的打扮,克雷爾-格馬克爾(Claire F. Gmachl)就是工程學院優秀的教授之一,她曾獲得麻省理工百年期刊《技術評論》(MIT ‘s Technology Review)列為全世界35歲以下,最傑出的100名研究員之一。2004年獲得《大眾科學》雜誌評)(Popular Science magazine)為全世界40歲以下最傑出的10名科學家之一。2005年獲麥亞瑟基金會天才獎(MacArthur Foundation’s genius grant),目前除了在普林斯頓任教之外,格馬克爾(Claire F. Gmachl)也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旗下由6所全國頂尖大學組成的「健康與環境中紅外技術中心」(Mid-Infra Red Technologies for Health and Environment),簡稱 MIRTHE的主任。Claire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可調諧鐳射量子級聯(Tunable Quantum Cascade Laser)研究員之一。

電機系教授Claire F. Gmachl(Professor,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我想要教導他們研究的品質,對他們自己的研究,設定很高的標準。學習怎樣定義好的和重要的研究課題,然後怎樣達成它。怎樣透過辛勤的研究以及想法創意來實現研究,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

Claire說,電機所對於學生的招收條件,除了成績優秀之外,學生的興趣也要和研究組的研究方向相符合,他認為一個獻身科學研究的人,對於他來說實驗不僅僅是一個工作,更是一個愛好。

近年來,普林斯頓工程院博士班每年都會招收40到50名中國大陸、臺灣、香港,以及在美國長大的華裔學生,其中電子工程系招收的最多,每年大約有20名左右。

我們在實驗室中看見了一位中國學生,他是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畢業的黃雪,她研究的是中紅外光源,這是她博士生涯第三年的時間,她覺得留學對她來說,是一段自我完善的過程。

電機博士生黃雪(Ph.D. student,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Xue Huang):「你在找那種最能觸及到你心靈的地方。最有靈感的地方。去做你最喜歡做的事情。當然也有另一方面,你見的東西很多了之後,我覺得其實也是個,不僅在你更了解外面世界的過程,也是你更了解自己的一個過程。」

傑森-弗萊什爾(Jason W. Fleischer),是孫燦的實驗室的老闆,也是一位優秀的教授,弗萊什爾2005年加入普林斯頓,主要研究非線性光學(nonlinear optics research)。弗萊什爾是目前許多光學研究中,使用的光感應技術(optical induction)發明人。2007年,他成功用鐳射模擬超流體衝擊波(superfluid shock waves)。2008,弗萊什爾成為世界上第一名使用非線性光(nonlinear techniques)進行全像技術(In holography and computational imaging)的開拓者。2009年至2010年,受流體(fluid mechanics)和等離子物理(plasma physics)的啟發,發現了兩種全新的光學不穩定性(optical instability)。

2011年,孫璨在弗萊什爾的指導下,首次用實驗證明經典波(classical waves)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Bose Einstein Condensation)。

電機博士孫璨(Ph.D.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an Sun):「他能夠引導你,往正確方向引導你,告訴你這個東西,可能是錯在哪裡。 因為我們都不知道到底什麼參數是對的,他能夠訴你,你應該試一下哪些方向。我們每年去開會,那個簡報檔改個十個二十次很正常,而且我老闆最好就是,他每次改的時候他會告訴你,為什麼他那麼改,為什麼你的表達不清楚,比如說你這個上面太多字了,人家一看就不會去在乎你剩下的報告了。」

電機系教授Jason W. Fleischer(Professor,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這當中好奇心與創造力很重要。在課堂上學生能得到某些知識,然而在下個星期,學生將被測試學習情況。這是一個線性的過程。但是在實際研究中,你有不同的資料來源、有不同觀點的論文,你要將資料分類和合併,這需要經驗。我不喜歡不動腦思考的學生,我喜歡學生問問題,越深入實際的研究,會發現有越多未知的答案,會有越多問題等著去探索。在這過程中我們就在往前進,從中你會瞭解到某些東西,也會發現之前未知的事物,體會到自己的渺小,然後你會開始思考,我接下來要怎麼做?」

Nicolas Pegard畢業於法國巴黎綜合理工大學,他認為美國和歐洲的研究環境差異並沒有非常大。

電機博士生Nicolas C. Pegard(Ph.D. student,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第一個原因是我想說流利的英語,當我剛到這裏時,別人聽不太懂我的英語。再有就是美國有大型的實驗室,有更多選擇的自由能做你想做的事。法國的實驗室比較小,你必須在決定你想做什麼之前,就知道你想到哪裡去。」

而對於中國留學生司徒國海而言,美國的學術環境跟他來自的中國,則有著比較大的差異。

博士後司徒國海(Postdoctoral Associate ,Nonlinear Optics Group---Guohai Situ):「首先文革那一段斷層,到七八十年代的時候,很大一批人實際上他沒有讀到博士學位,就去帶博士生。有相當大一個斷層是這樣,但是現在慢慢就會好一些,很多在美國歐洲受過訓練的人回到中國去了。」

完成學業以後,究竟要留下來找工作,還是馬上回國比較好,司徒國海也提出了他的看法。

博士後司徒國海(Postdoctoral Associate ,Nonlinear Optics Group---Guohai Situ):「現在有機會的話,還是先在國外有一定的事業基礎再回去好一點,相信你在國外有一定的知名度,這樣的話就證明你這個人的學術水平比較不錯了。這樣回去,他就樂意去支持你,給你足夠的經費,給你足夠的自由度,去搭建你自己整個團隊去發展研究。」

寧靜單純的學術小鎮,有著頂尖的一流的師資,讓學生可以心無旁騖地投入學術理論的浩瀚世界之中,從愛因斯坦1952年說的一句話,似乎可以對普林斯頓的整個學術環境,做一個很好的的詮釋:「我只是狂熱地好奇而已,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