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站危險源於燃料發熱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setting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No compatible source was found for this video.

    【新唐人2011年3月13日訊】此次日本仙臺地震之後,對於核電站的安全威脅是因為什麽而出現的呢?請看本臺記者製作的簡短介紹。

    由於核燃料中的核輻射,核燃料自身不斷產生熱量,並需要冷卻。日本福島的兩座核電站,備用發電機在海嘯中被摧毀。自身配備的電池,雖然能起到一定作用,但依然不足以驅動全部冷卻設備。

    失去冷卻水後,堆芯水位下降,燃料棒露出水面,使得溫度升高。

    核電站堆芯熔化(meltdown)是指核反應堆溫度上升過高,造成燃料棒熔化並發生破損事故。融化了的核燃料,一旦泄漏到反應堆以外,就會對環境造成危害。這是核電站可能發生的事故中最為嚴重的事態。

    1986年,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爆炸,數以千噸記的放射性塵埃泄漏到空氣之中,成為歷史上最為嚴重的民用核能災難。受此影響,幾千人因癌症等疾病而喪生。

    新唐人記者陸遠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