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業國標倒退 能救中國乳業?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2011年6月27日訊】在“三聚氰胺”等劣性奶粉事件曝光後,消費者對國產乳製品失去了信心,寧願花更多的錢買進口奶粉,而不願喝國內的鮮奶。奶製品行業更加步履艱難,此時中國卻降低乳品安全標準,成為乳業標準全球最低的國家。   

    按現行乳品安全國家標準要求,每百克生乳的蛋白質含量為大於或等於2.80克,而在該標準頒布前的要求是不低於2.95克。生鮮乳菌落總數以前允許每毫升50萬個,現在是每毫升200萬個。

     

    參與修改牛奶標準的內蒙古奶協秘書長那達木德解釋說,降低標準是為了奶品行業的發展。

     

    弗羅裡達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系教授楊偉德則建議,中國要想維持奶品行業的持續發展,應該在質量上下功夫。

     

    楊偉德:“其實應該要花力氣去把這些加工啊,把這些衛生啊,怎麼去改善,要從根子上去抓,而不是說要把標準改改。”

     

    按照歐美標準,原奶細菌數允許最大值為每毫升10萬個,生鮮奶源的蛋白質含量3%以上。

     

    楊偉德:“在西方很多國家,(原奶細菌數)它就是10萬,而中國擴到200萬,這個確實是太高了.”

     

    據中國大陸媒體披露,隸屬原輕工部的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和農業部的中國奶業協會在奶品標準上長期暗戰,是導致乳業標準降低的原因之一。

     

    廣州市奶業協會會長王丁棉指出,中國的乳業巨頭和乳製品工業協會綁架了國家標準,使之倒退了25年。

     

    新唐人記者劉惠、蘭竹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