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德克.巴萊》 兩岸影評大不同

【新唐人亞太台2011年9月6日訊】台灣電影《賽德克.巴萊》在威尼斯首映,獲得熱烈歡迎,但是卻遭到大陸媒體的抨擊,一部電影牽動了兩岸敏感的神經,也出現兩岸媒體對這部電影的兩極理解。

《賽德克.巴萊》在威尼斯影展舉行全球首映,全場滿座,放映後800名觀眾鼓掌直到字幕跑完才停止。導演魏德聖率徐若瑄等演員兩度鞠躬,有人大喊:「台灣加油!」令代表團感動。《賽》片並獲多家國外影評叫好,知名英國電影雜誌《Screen》打了僅次於滿分5顆星的4顆星高分。

而大陸媒體卻一反海外媒體及國際導演吳宇森的肯定,出現一面倒的政治化反應。

因原住民題材,《網易娛樂》將這部片形容為現實版《阿凡達》,還表示,大量血腥鏡頭讓人如坐針氈,《鳳凰網》認為這部電影「離優秀還有一步之遙」,《新浪網》影評人朱旭斌批評《賽德克.巴萊》是部華而不實的「偽史詩片」。

這些報導引起台灣網友的強烈反應,網友「夜雨」回應:「那個戰爭不血腥?一部真正的史詩片,不需要華麗的特效,只求還原歷史的現場。為什麼不試著反求諸己,去看看最近中國拍的「大片」,有哪一部是符合『史實』的呢?」

9月4號,《賽德克.巴萊》在臺北凱達格蘭大道北廣場舉辦首映會,總統馬英九和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也現身會場,馬英九看完後眼眶濕潤,他說:「看了這部宛如史詩的電影,感覺震動、感佩兼而有之,真的讓我對原住民又更進一步瞭解,震撼!感動!佩服。」

《賽德克‧巴萊》是賽德克語,意思是「賽德克,成為真正的人」。

1930年日本統治台灣時期,賽德克族被迫失去自己的文化與信仰,他們被禁止紋面,完全失去成為「賽德克.巴萊」的傳統信仰圖騰,無法成為「真正的人」。 驍勇善戰的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Mona Rudao),見證30年來的壓迫統治,看著族人過著苦不堪言的日子。

莫那魯道為延續族群和維護民族尊嚴,於是率眾反抗日本政府。

對於片中的暴力血腥場面,執導過好萊塢大片《變臉 》和《諜中諜 II》的吳宇森認為:這不是故意誇張,而是魏德聖導演對歷史和原住民文化的真實呈現。

《賽德克‧巴萊》電影監製 吳宇森:「我必須說我有些緊張。因為這部電影非常新。我認為它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嶄新的。因為人們之前還沒有看到過這樣的歷史和故事。我想觀眾們會喜歡,因為它非常不同,和其他中國電影很不一樣。」

賽德克.巴萊可以輸去身體,但一定要贏得靈魂,我的族人啊!走進彩虹!永遠的獵場!行動吧!

新唐人記者 黃容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