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體外電擊 增加存活率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setting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No compatible source was found for this video.

    【新唐人亞太台2011年9月16日訊】據統計,台灣每年有兩萬名心臟停止病患,而這些病患發病後的黃金救援時間,只有4到8分鐘。如果能在第一時間進行CPR加上電擊,可以增加病患的存活率。

    突發性心跳停止發生在公共場所的案例,時有所聞。如果身旁發生這樣的案例,醫師說必須在最快的時間內,進行CPR急救與電擊。

    台大急診部主治醫師 馬惠明:「一般所謂的搶救四到八分鐘,所以時間當然是越短越好,四分鐘之內一定要有人進行CPR,八分鐘之內要進行電擊」

    不過對病患實施電擊,必須經過醫療人員判斷還要有電擊的設備。如果能在醫護人員到現場之前,利用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器(AED)進行急救,將大大提升病患存活率。

    台大急診部主治醫師 馬惠明:「越早電擊存活率越高,CPR跟電擊如果能夠結合在一起,早期電擊每早一分鐘存活率就會增加10%。」

    像是這台設計可以讓醫護人員,還有一般人使用的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器,遇到緊急病患的時候,打開箱子,把裡面的貼片貼在病患身上,儀器就會自動判斷 是否需要電擊,加上語音引導,讓施救者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處理。目前在歐美等國家的公共場所,都普遍設置這種自動電擊器,而台灣衛生單位,也計劃在公共場所裝設這個救人的設備。

    電子業總經理 呂仁傑:「公共場所交通車站捷運、火車高鐵,甚至是機場,百貨公司商業環境,辦公室甚至旅館,基本上人潮都很多,比較需要去設置公眾AED。」

    救人分秒必爭,平常有足夠的準備,才能減少遺憾。

    新唐人亞太電視 陳政祥 劉姿吟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