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言博客】“取之於民,用之於官”才是稅負之痛

【新唐人2011年10月6日訊】【禁言博客】(203)“取之於民,用之於官”才是稅負之痛

“取之於民,用之於官”才是稅負之痛

據美國《福布斯》雜誌的調查顯示,中國大陸的“稅負痛苦指數”居全球第二,這是2009年以來,中國再次獲得此排名。中共官方專家回應說是誇大其詞。“博客中國”有篇署名蔡慎坤的文章評論說:中國稅制與國外稅制,有一個重要區別,就是政府的財政收入,除了稅收之外,還有一個幾乎可以與之並駕齊驅的收入,包括預算內收費、預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等等。如果把這些加起來與GDP相比,中國宏觀稅負早已經超過30%。作為一個低收入國家的宏觀稅負,已超過了中等收入國家稅負21.59%的水平,怎麼可能得出“中國宏觀稅負,目前仍處世界較低水平”的結論?文章說:“宏觀稅負”的高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與“宏觀福利”是否相匹配,更重要的是政府如何使用稅收。如果全民高稅負,帶來了全民高福利,或者低福利導致的低稅負,都是可以接受的。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全民“高稅負”換來的,只是絕大多數人的“低福利”甚至是“無福利”,取之於民的稅收,只是用於少數人揮霍乃至被各種豆腐渣工程所吞噬,那才是全民的悲哀!文章說,當國民納稅比例,已經等同於甚至高於發達國家,享受到的公共福利和社會保障卻少得可憐,面對畸形的生存壓力和生活成本,如公路高收費,醫療高收費,教育高收費。人們只能仰天長嘆!所有這一切,都被感受到無比幸福的官方,有意無意忽略了,官方宣稱“宏觀稅負”不高,與億萬民眾親身感受到的稅負“痛苦”大相逕庭。

官方變臉快說明瞭甚麼?

網上有篇文章,題目叫《反覆無常變臉快》。文章說:從今年年初的“孔子”塑像,立了又移的事件開始,當局反覆無常的表現,越演越烈,變臉也越來越快。與“孔子”塑像的立了又移和日本“滿洲開拓團”碑建了又拆相比,大連官員對PX工程,說搬遷就搬遷,氣魄算是夠大的了。而這個工程建設的本身,也挺有氣魄。直到事故發生之前,市民們都不明白,它是個甚麼玩意兒。比起工程的說變就變,司法改變的隨意性,就更令人不安。雲南高院對於李昌奎案件的二審判決,說改就改,毫不在乎法律的尊嚴和信譽。婚姻法對於不動產問題做出的新的解釋、刑事訴訟法做出的第二次大修,民間無不發現其中可能產生的隱患。文章說,任何人如果出爾反爾、言而無信,都只能給人留下“品行差”的印象,連我那剛滿三歲的外孫女,都經常被我指責“說話不算數”。那麼,作為政府部門,做任何決定,就應當更加慎重,而不能將其視作兒戲。其實,這種反覆無常變臉快,從1957年的“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辮子”就開始了,隨後也就越來越普遍,已經讓老百姓習以為常了。官方的屢屢朝令夕改、自打耳光,除了給人留下其說話辦事沒有任何準則、全無章法的印象外。還進一步證明:他們決策的利益化、專斷化和神秘化。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外交部“不拿法律當擋箭牌”,倒是能夠做到堅持一貫不變臉:他們現在遇到麻煩事兒,是用“國家機密”來當擋箭牌,而絕不會拿法律當擋箭牌的。

甚麼是“敵對勢力”

甚麼是中共所謂的“敵對勢力”?經濟學家茅於軾解釋說:“敵對勢力,是政治家製造出來的名詞,老百姓不會跟誰無故敵對起來。政治家不同,他們擔心統治地位不保,把不同意見的人都看成是敵對分子。統治者要特權,百姓要人權,兩者一衝突,要人權那些人就成了敵對分子,政治家的敵對分子就是人權受到侵犯的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