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百年製桶行 堅持傳統與道德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setting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No compatible source was found for this video.

    【新唐人亞太台2011年10月13日訊】各位觀眾您好,歡迎您收看今天的好樣formosa。台南有一家百年製桶行,也是台南地區唯一還在製作木桶的業者。如今祖傳三代,高齡93歲的王榮木老師傅將手藝傳給兒子王開弘、王炳文兩兄弟。兄弟倆手足情深一起工作,堅守家業,百年來,王家的檜木浴桶和竹蒸籠在台南地區木桶業一直占著重要地位。

    在不很寬敞的店面裡,兩兄弟手不停的正分工做著蒸籠,有時兜著一層層的木片,有時剖開一條條的長竹片,埋頭手上的工作。這家從日據時代就開始經營的手工製桶行,一直堅持傳統方法。

    榮木桶行第三代 王開弘︰

    「我的阿公傳給爸爸,我爸爸再傳給我,我們目前是做三代。」

    自從鋁製品與塑膠用品大量使用,木桶業一蹶不振。不過這10幾年來,隨著環保和養生觀念的普及,檜木浴桶與竹蒸籠再度受到民眾喜愛。

    榮木桶行第三代 王開弘︰

    「用木材做的蒸籠對身體最好,因本身無毒,是最天然的東西,蒸出來的口味,第一好吃,第二味道不會走失,所以目前很多餐廳,小吃店,他們常常來訂貨。」

    饅頭 包子業者︰

    「竹製的蒸籠,蒸起來會比較香,比較Q,鋼做的蒸起來,比較會滴水,比較沒有味道,竹製蒸起來比較光滑。」

    面對市面上充斥大陸進口的竹原料與製品,王開弘對自家產品有信心。

    榮木桶行第三代 王開弘︰

    「大陸進口的蒸籠好看,但不耐用,有的是黑心貨,有的竹子與木材浸過藥水,有毒的藥水,竹子講究漂亮,用硫磺漂白,吃了對身體都有傷害,我們自己做的東西,沒有浸藥水,都是天然的東西。」

    手工藝業的製作過程繁瑣,是一份需要耐心和毅力的工作,但王炳文仍堅持下去。

    榮木桶行第三代 王炳文︰

    「父母鼓勵我們,凡事都很辛苦,要能忍耐下去,慢慢我們做出來的成品,客人認為不錯有受到肯定,你漸漸會堅持下去。」

    誠信、為顧客著想,締造百年家傳手工藝事業的傳奇故事。

    新唐人亞太電視 史進旺 台灣台南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