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10月23日訊】新聞週刊(291)從過去的科技代工轉為設計服務,台灣設計,開始從關照使用者的需求出發。而這樣的訴求,從今年的總統選戰文宣中,也能嗅出端倪。候選人不再固守樁腳、黨派、電視或公車廣告,除了下鄉,候選人也開始拍MV、錄音樂專輯,而且還要經營Face book,上噗浪與選民互動。延續跨界設計的想法,我們帶您延伸視野,來到選戰的領域中,看看台灣的競選文宣,有哪些令人值得一看的轉變。
從五都選舉到2012總統大選,一場非典型選舉文宣仗,正加速起跑。
和百位素人手牽手合唱競選歌,馬英九總統不但開金口、拍MV,還找來FIR樂手陳建寧製作專輯、入圍葛萊美獎的設計師蕭青陽擔任視覺設計。
五都選舉,讓民眾看見蔡英文這位「非典型」政治人物的清新。跳入總統大選,吳念真為她拍競選廣告。選前100天,蔡英文隨著「臺一線」小英巴士下鄉造勢。
民眾:「比較喜歡哪一個(文宣)?我覺得兩個都很厲害啊,都是打不同的目標族群啊。」
民眾: 「很久沒看電視了,現在都是用網路,所以沒甚麼在看廣告。」
網路,在短時間內改變台灣的選戰風格。過去,競選陣營會以造勢晚會的動員力 評估選情,而今,網路上集氣按讚更不容小覷。
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吳釗燮: 「政黨或者是說一個候選人,他希望去獲得更多人的支持,他必須要去嚐試不同的方法,那如果說族群的動員,或者是說意識型態的動員,或者是說政黨的動員有它的極限的話,那當然必須要去試試其他的方法。」
突破傳統口號文宣,馬辦將執政三年的政績拍成 微電影﹔兩黨的選戰文宣風格更接近了。相較於前幾次總統選舉,2012大選,少了激情。有人歸因於馬英九和蔡英文的學者性格使然,也有評論認為,台灣政治已逐漸擺脫受族群議題的操弄,進入一個更成熟的民主社會。
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吳釗燮: 「我們也藉這個機會來觀察我們台灣的選民是不是在這一方面可以做的更多更好更成熟。」
台灣創新設計的能量,也反映出選戰文宣的轉變,民眾開始主動找尋他們想看的資訊,用他們想要的模式來和候選人互動,就看候選人是否真正看見,人民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