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新聞之五】本拉登斃命 世界戰略重心轉往亞太

【新唐人2011年12月31日訊】2001年的「911事件」讓許多人至今仍記憶猶新,這起恐怖攻擊事件不僅震驚全球,更掀起美國長年的跨國反恐行動計劃。10年後的2011年5月,策劃「911」的主謀、基地組織頭號人物奧薩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終於被美國的海豹部隊圍捕擊斃。本拉登的死,也讓國際恐怖勢力遭到致命打擊。這不僅是國際反恐戰爭的一個重大轉折點,也對國際戰略格局帶來了深遠影響。十大新聞之五,本拉登之死。

5月2號凌晨,紐約時代廣場卻異常地熱鬧非凡。大批紐約客湧入廣場,手高舉著美國國旗,熱烈歡呼。這個晚上,美國人,徹夜未眠。

現場民眾:「我有一個朋友在911襲擊中遇難,對(本拉登的死)我非常興奮。」

現場民眾:「作為美國人,我感到幸福,因為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歷史時代。」

現場民眾:「上帝賜福美國!我們成功了!祝賀!」

本拉登這回真的死了!美國總統歐巴馬(Barrack Obama)5月1號午夜11點30分,突如其來地舉行一場電視直播談話,對全世界宣佈這個重大消息。

美國總統歐巴馬:「我向美國人和全世界宣告,美軍成功擊斃本•拉登,他是基地組織的首腦,也是一名恐怖份子,殺害了數以千計的無辜男女老少。」

美國總統歐巴馬:「而在這樣的夜晚,我們可以告訴那些被基地組織奪去所愛的人們,正義已經得到聲張。」

歐巴馬一句「正義得到聲張」,就是在這個演說的幾個小時之前,美國東部時間5月1號晚上,4架載有美軍菁英海豹突擊隊成員的直升機,突襲了位於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附近的 一座神秘建築,根據可靠情報,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就藏匿在此處。

經過40分鐘的激烈槍戰,本•拉登在房間內被擊斃。而在這次行動中,美軍沒有人員傷亡。

本拉登的屍體在經過確認身份後,由美軍立即進行海葬。

白宮外擠滿了歡呼的群眾,慶祝本•拉登被擊斃。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也顯得格外興奮。

法國總統薩科齊、德國總理默克爾、英國首相卡梅倫都對本•拉登的死亡,表示欣慰。

聯合國安理會發表聲明說,這是全球反恐戰爭中,取得的決定性進展。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宣佈,本•拉登之死,是全球反恐戰爭的關鍵轉折點。

歴史回到十年前,當時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美國將大部分資源用於反恐,併發動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反恐戰爭」。這次擊斃頭號恐怖份子本•拉登,是美國十年反恐的標誌性成果,同時也為美國政府全面調整反恐戰略,開啟了新的契機。

6月22號,歐巴馬發表電視講話,宣佈從2011年7月開始,美軍將逐步從阿富汗戰場撤出,並計劃在2014年年底前,撤出所有美軍。

12月15號,駐伊拉克美軍部隊在巴格達舉行降旗儀式,標誌著歷時九年的伊拉克戰爭,正式全面結束,美軍也在年底前全部撤出伊拉克。

前法國國際廣播電臺中文部主任吳葆璋:「我覺得這是一件牽動全世界政治格局的大事,美國在擊斃本.拉登以後,從阿富汗和伊拉克逐漸撤軍,這樣就可以騰出手來,解決世界其他地方的問題。 目前阿拉伯的春天已經表明瞭世界的政治走向。」

而相較於國際間對對美國擊斃本拉登的高度讚揚,北京當局的態度卻顯得勉強和低調,這被外界解讀為,中共開始擔心,美國的戰略方向會有所調整。

那麼,美國的下一個目標,又會在哪裏?實際上,歐巴馬11月在夏威夷主持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已經明確表態,將重心轉移回亞太,是美國「深思熟慮的戰略決策」。

歐巴馬:「作為一個太平洋國家,美國在規劃區域和未來中,將扮演一個更大和長期的角色,堅守核心原則,和我們的同盟朋友密切合作。」

本拉登的死,豎立了反恐道路的里程碑,也為2011年由於「阿拉伯之春」而震盪的世界格局,開闢了更加鮮明的路標。

文字:徐海濤、唐宇/剪輯:葛雷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