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鐵店再現 「刀郎」堅持手工鑄刀

【新唐人亞太台2012年9月24日訊】隨著社會的轉型,大量機械化衝擊下,打鐵店已成為夕陽產業。民國98年在政府「農村再生」計畫積極輔導下,台東池上福原社區,重操舊業,人稱「刀郎」的打鐵 師傅鄭銘昇,每天在1600度以上的高溫下工作,雖然辛苦,卻甘之如飴,只因為他對傳統打鐵鑄刀有著一份執著與堅持。 帶您來看看台東刀郎的故事。

打鐵要趁熱,鄭師傅拿著鐵鉗從火爐中夾出一塊燒得通紅的鐵塊,熟練的放到鐵鉆上,掄起鐵鎚開始敲打,此時閃耀的火花飛濺四射,蔚為奇觀。

打鐵師傅 鄭銘昇:「有一個清朝的師傅,他用麻袋捧著(牛角鉆)坐船,扛著捧著坐船過來我們台灣,來打鐵店,在我第一代的叔公(這裡),叔公他特意把他留下來的,留到我們現在是第三代,因為這一顆牛角鉆,早期在清朝時代沒有幾顆,很寶貴。」

近年來,農業漸趨沒落,而且多採用機械化耕種,加上大量進口大陸便宜農具,讓傳統打鐵產業,面臨極大挑戰。

打鐵師傅 鄭銘昇:「大陸便宜的工錢,便宜的刀子都進來了,機械刀也進來了,農業又機械化,所以說我們打鐵業才會沒落。」

在高溫下打鐵鑄刀相當耗體力,這種活可不是一般人都能撐得住的,但鄭師傅卻甘之如飴,因為打鐵對他來說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種傳承。

打鐵師傅 鄭銘昇:「打鐵是很辛苦的,不是說三、五年的功夫。//除了興趣之外,還是要把這個傳統的行業,繼續保留下去。」

古早打鐵工藝的再現,不僅讓老一輩可以懷舊,年輕人也可以瞭解早期的產業。

新唐人亞太電視 李涓榕 方雅嫻 台灣台東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