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岸撈「拈米仔」魚苗 各顯本領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2012年10月16日訊】台灣人俗稱的「拈米仔」禿頭鯊魚苗,是迴游性魚類,一年四季都有,但捕捉旺季大都在每年5月到9月,在台灣的東海岸,當地民眾會用自製的魚具捕撈魚苗,形成特殊的撈魚緻,蔚為奇觀 。

    摸黑戴著頭燈,用二根竹棍製成的三角網站在海裡,順著浪潮彎腰放下漁網迅速撈起,再用自製的魚具把魚苗裝進容器。

    金崙居民 李先生:

    「你抓的是鰻魚喔,(裝的容器)這個是抓那個溪蝦的,這個你們自己設計的是不是,對啊自己設計的,網子跟白色網子有甚麼不同,(綠色網子)是撈鰻苗的,為甚麼鰻苗會跑到這裡來,不會跑到白色去,白色的洞有比較大一點。」

    各憑本事撈魚苗,如果是新鮮現抓的「拈米仔」,除了可以賣給盤商賺點家用,也可以加菜自用。

    金崙居民 顏先生:

    「(你在家會怎麼做來吃)生吃,沙西米啊!你現在就可以吃啊!(也可以拿來煮飯是不是)一般人家在講說可以煮蛋,(炒蛋) 炒蛋吃,煮稀飯配稀飯吃也可以啊。」

    從凌晨到清晨,不斷衝上岸的大浪,下海撈魚苗考驗著居民的技術及毅力。

    金崙居民 李先生:

    「(浪大浪小跟魚有甚麼很大的關係)有、有差,因為浪小的時候 石頭不會進,我們撈到石頭比較少,像浪大的話一下石頭就會上來。」「順流都可以啊,都一樣看自己怎麼撈,你看有的就在後面,有的就在前面,都不一樣,看自己的興趣,有的是很怕浪都在後面。」

    金崙居民 蔡先生:

    「那個魚會衝上來,它會跟著那個溝游上來,你就要插在那個溝上,它就跑到你的網子裡。」

    下回來台東,不妨起個早到海岸邊,感受一下撈魚苗的風情。

    新唐人亞太電視 李涓榕 方雅嫻 台灣台東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