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醫學縱橫古今中外 科博館展出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2013年1月7日訊】2011年,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將「針灸」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悠久的「針灸醫學」為什麼縱橫古今中外。科博館與中國醫藥大學合作「針灸熱潮傳奇與回顧特展」,透過針灸銅人、互動式電腦多媒體、及圖片等讓民眾瞭解中華傳統醫學的博大精深。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所博士班 鐵雲:

    「感冒的部份就是可以看得到它用四個不同的穴位,第一個是合谷,第二個穴位是尺澤,還有上面鼻子旁邊是迎香,後面還有一個風池。」

    利用互動式 針灸人模型,瑞士來台、研習中醫已經五年多的針灸師鐵雲,指出常見的感冒針灸的穴位。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所博士班 鐵雲:

    「它的奧妙就是真的你可以用自己的身體,自已的能量就可以回復一個平衡,不需要靠外面的藥物。」

    中國醫藥大學教授 張永賢:

    「針灸醫學可以說是一個簡單而且方便然後它效用很廣,所以贏得全世界的162(個)國家重視,特別是德國高科技發展的國家,她有五萬個醫師在使用針灸。」

    科博館展出的「針灸熱潮傳奇與回顧特展」告訴您,古老的中國「針灸醫學」為什麼能縱橫古今中外,在醫學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仍然蔚為風尚。

    中國醫藥大學教授 張永賢:

    「展設了古代這三千年來最主要的,有銅人、有針灸的書。也可以用在動物之內,並不是說是心裡作用,而是確實有它的療效。」

    透過展出,讓民眾更加瞭解中華傳統醫學的博大精深。

    新唐人亞太電視 邱添喜 台灣台中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