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米粉真材實料 品質好行銷國內外

【新唐人亞太台2013年2月6日訊】位於彰化芬園鄉楓坑村,是台灣傳統製作米粉的聚落,李健炎自幼年就開始隨著父親製作米粉,已有30多年了,夫婦兩人不畏艱苦,繼承父親留下的傳統產業,米粉品質優,行銷國內外,使台灣傳統產業蓬勃發展。

白色的米糰,放入押模機械,壓出一絲絲的米線條,過熱水糊化熟成之後,再用手工方式拉出一疊疊米粉,放在竹編上瀝去水分等待烘乾。

業者 李健炎:「靠手工做可以控制力度,因為米粉要揉三次,才會鬆條,下到熱鍋才不會黏在一起。」

業者 李太太:「這一道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他們要把它分開,鬆鬆的,然後讓消費者放下去煮的時候,吃起來才不會黏在一起。」

楓坑米粉以水煮方式,增加米粉的涵水量,品質好,口感也比較Q,業者說,製作米粉的材料是小麥粉、玉米粉和在來米,製作過程相當繁複,也研發出多項產品。

業者 李健炎:「有南瓜,山藥、龍癸。龍癸就是原住民在吃的烏籽菜。做的人要有用心,做起來就會好吃,不要弄一些不正常的(材料)就好了。」

製作米粉,是看天吃飯的傳統行業。早期大多是用日照曝曬的方式,後來因應市場需求量增加,改成電化熱力烘乾機烘焙。

業者 李健炎:「米粉也不能溫度太高,大約在40-50度左右,米粉是注重風吹,風要大溫度不要高,溫度太高品質不好。烘乾部分差不多要六小時了,烘乾米粉乾,還要放一天才能包裝。」

品質穩定,產量也提升不少,不只經營國內代工,也外銷到美國、加拿大,不過,也面臨新的問題。

業者 李太太:「現在的年輕人不喜歡做這個,因為這個真的很辛苦,程序多,然後又熱,如果說,在政府的支下,持推廣下,會讓我們的產業繼續下去的話,其實對我們自己,還有那個消費者也有好處。」

雖然再辛苦,業者表示,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只要堅持做下去,相信傳統產業仍然有好前景。

新唐人亞太電視 葉錫鴻 陳映甄 台灣彰化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