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地方民俗文化 義竹鴿笭響天際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2013年4月23日訊】每年三、四月,來到嘉義縣義竹鄉的部分村落,都可以聽到空中傳來「嗡嗡嗡」的聲響,相當有趣;當地民眾表示,早期農村社會,沒有什麼休閒娛樂,農民將飼養 的鴿子綁上木笭,當鴿子高飛時,木笭會發出聲響,形成村與村之間的競賽,最後發展為當地農村特有的民俗活動。透過鏡頭帶您一起去看看。

    打開竹籠,鴿子振翅高飛的那一瞬間,繫在鴿子背上的木笭發出「嗡嗡」的聲響,吸引了許多民眾的目光。

    小朋友:「第一次看到鴿子揹鴿笭飛出去,感覺很有趣。」

    村民:「我們揹很久了,我們10幾歲就在玩(賽鴿笭)了。」

    平溪村鴿笭會副會長 陳世杰:「我們還小的時候,人家那些老一輩的就在揹了、揹鴿子苓了,一直傳承下來,傳到我們現在。」

    50多年來,「賽鴿笭」已成為當地特有的民俗活動,它是怎麼演變來的呢?

    村民 陳重安:「養鴿子讓牠揹木苓,有人來時,牠會飛起來,飛起來,我們在田裡工作會看到,就可以回家看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賽鴿笭活動,不僅和當地居民生活相融合,也凝聚了各村落的情感。

    嘉義縣長 張花冠:「紅腳如果飛高,查甫囝仔(男孩)就會中狀元;紅腳如果飛低,查某囝仔(女孩)就會找到好婆家。這個是非常有意思的(俗諺)。」

    立法委員 翁重鈞:「希望藉這個活動,彰顯出我們義竹的特色,更加可以促進我們義竹鄉鄉親感情的一個凝聚。」

    現場還有親子拼圖DIY和鴿笭彩繪等活動,讓小朋友也能體驗傳統民俗技藝的趣味。

    新唐人亞太電視 侯瑞霞 方雅嫻 台灣嘉義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