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農村文物館 早期農業風華再現

【新唐人亞太台2013年5月3日訊】走入嘉義梅山農村文物館,就彷彿走進了時光隧道,好像又回到富有濃郁人情味的農業社會;參觀民眾從展示的臺灣早期農業文物當中,可以一窺先民們的智慧,也能體會先民從事農務「一粒米、九粒汗」的勤奮精神。透過鏡頭帶您一起去體驗。

頭戴著大斗笠,肩上挑著竹簍,走在圳北的產業道路上,舉步維艱,一路搖搖晃晃,遊客親身體驗以前農夫的辛苦。

遊客 張台達:「都沒有裝東西,其實(就)很重,然後先人他們(竹簍)裡面還要裝東西,去走這樣(產業)道路,其實非常辛苦的。」

文物館裡,陳列了許多台灣早期農村開墾的器具和居家文物,還有就地取材所建造的竹屋,見證了先民的智慧和胼手胝足的開創精神。

梅山鄉農會前秘書 賴坤衛:「他們的生活器具就是木材、石頭跟竹林。//有這個石磨、風鼓、簑衣,還有木屋、有竹(屋),有鋸子;甕、一些古代衣物,現在已經很難看見。」

遊客 葉依函:「把餵老鼠的東西放在這邊,這邊有個小小的鐵絲,牠頭就卡在裡面,牠就動彈不得,我們就抓到牠了。」

透過傳統文物的展示,讓遊客重溫先民的簡樸生活,而更加惜福愛物。

梅山鄉農會前秘書 賴坤衛:「可以教育孩子們說,稻子是怎麼播種的,以前洗衣服的石桶子,是怎麼做的。」

遊客 葉瓊玉:「讓他(孩子)瞭解以前(農業)的整個文化。」

穿梭在陌生又親切的農具和器物中,讓走訪梅山農村文物館的遊客見證了早期農業的發展歷程。

新唐人亞太電視 侯瑞霞 方雅嫻 台灣嘉義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