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博物館 收藏腳踏車過去與未來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2013年7月1日訊】汽車越來越普及的時代,自行車這種人力交通工具,卻依然相當風行,台灣一家聞名全球的自行車廠,工廠內設置一座博物館,展出各式各樣的腳踏車,企業家林正義說,成立博物館的意義,就是希望能讓民眾對自行車的歷史,有更多的了解和啟發。

    熟悉的車鈴聲,車椅座跟把手間還有一枝橫槓,這是早期台灣社會最常看到的腳踏車,相信很多人依然記憶猶存,在這座博物館裡,收藏著從以前到現在,不同款式的腳踏車。

    再看這一輛19世紀的腳踏車,很難想像到底要怎麼騎?

    自行車公司行銷經理 葉斯偉:「有一段時間都是這種車,因為那個時候鏈條還沒發明,所以第一個是說我輪子越大,我騎的速度會比較快。」

    經過一百多年的改良,現在的腳踏車大不相同了,功能跟設計都更加成熟,這一輛小輪徑腳踏車,是(工廠裡生產的的)第一部摺疊車,完全展開只要十秒鐘,相當簡便。

    自行車公司行銷經理 葉斯偉:「打開來也是很快,先把把手立起來,把前輪摺起來,最後再把後輪打開,最後再把坐管豎起來,這樣就可以騎了。」

    這部2009年國際IF設計比賽金獎作品,造型前衛,像是未來世界裡的腳踏車,只要3秒鐘就能收起來。

    自行車公司行銷經理 葉斯偉:「一個動作就可以,這樣就摺起來。」

    博物館收藏、見證腳踏車的歷史演變,企業主林正義說,成立博物館,是希望讓更多人來了解自行車。

    自行車公司董事長 林正義:「給他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東西,覺得很有趣,然後讓他知道,這個是怎麼做的,還有歷史,然後也想啟發他們去做同樣的事情,這是這個博物館成立的意義。」

    博物館裡看的見MIT好設計,就連老外也常來廠裡參訪,台灣的高科技腳踏車產業,在當今時代永不褪色。

    新唐人亞太電視 胡淑霞 廖淑美 台灣桃園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