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樣一夏四之十一、金門古厝環保節能 冬暖夏涼自然風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2013年9月10日訊】擁有豐富的閩南文化,是金門觀光特色之一。金門傳統閩南式建築,從建材到格局都與自然條件充份結合,住起來冬暖夏涼,可以說,比起現代的綠建築概念,還要早,跟著我們的鏡頭,一起到金門,感受一下。

    豔陽高照,走進金門古厝民宿,有不同的感受。

    遊客:「其實我自己是一個很怕熱的人,但是走進這裡面來,我覺得我已經降溫不少了。」

    遊客:「就像現在,就有一股風吹來,就是真的感覺非常的涼,很喜歡這樣的感覺。」

    微風就是從上面的這個天井灌進來的,這棟古厝民宿共有兩落,前低後高,加上坐北朝南的方位,成了天然的吸風口。

    金門國家公園傳統建築評審委員 蔡是民:「佛祖這邊看過去,至少留18寸的天空可以看得到。然後,這種建築好像張一個口一樣,所以容易吃風,風一進來就容易涼爽啊!」

    傳承祖先的智慧,後輩打造了促進屋內空氣對流的天井。再來看看這一個,比現在水泥牆厚兩倍以上的牆面,具有很好的隔熱效果;另外,傳統建材以夯土、紅磚和瓦片為主,也是隔熱的一大功臣。

    金門國家公園傳統建築評審委員 蔡是民:「(屋脊)至少有25公分高,屋脊下面至少十幾公分的瓦和泥土的厚,再下面是木板。沒有電的這個狀況之下,可以讓你住得很舒服,所以基本上牆壁又不能透冷、透熱,屋頂是瓦,曬太陽不會熱下來,又通風又有陽光。」

    觸摸古樸典雅的門板,感受金門閩南建築的舒適,曾經歷軍管時期的金門,反而成為保留傳統建築的契機。

    金門國家公園傳統建築評審委員 蔡是民:「那大陸也是文化大革命,把很多傳統建築消失掉。它最近恢復了很多,都是比較假的東西。那我們金門反而因為戰地有限制,你不能蓋高樓。那你要原來的屋子來維修,那在這個條件之下,那只有按照原來的傳統房子格局來維修。」

    金門閩南建築,冬暖夏涼,結合民宿成為觀光景點,讓遠到而來的遊客,體驗金門瓊林特有的綠建築,也看到老祖宗的智慧結晶。

    新唐人亞太電視 林威宇 胡淨妮 台灣金門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