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米混很大 立委呼籲把關從嚴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2013年9月26日訊】由於不肖業者以進口米,魚目混珠冒充台灣米,造成了農民與消費者的權益受損。雲林縣是台灣重要的糧倉之一,有立法委員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能重視此事件的嚴重性。

    立法委員 李應元:「品質不符、包裝不符、產地不符!」

    對於有包裝米業者標示不實,立委要求農糧署整頓管理,維護台灣米的國際品牌聲譽,也要繼續究責。

    立法委員 李應元:「到底這件事存在多久?而導致發生這麼大的失誤,到底有沒有官商勾結的問題?」

    國內包裝米爆出標示不實,業者緊急下架,但民眾還是不免擔心,之前買到的該怎麼辦?行政院消保官提供民眾維護自我權益的方法。

    行政院消保官 張志嵩:「消費者可以針對農委會已經開罰的包裝米的品項,可以拿發票,或者會員的購買紀錄,或者包裝這三種其中之一。那麼這個商品的包裝,不管有沒有拆封或使用,都可以到原來購買的賣場退費,或者是換貨。」

    此外,還可撥打全國消費者服務專線1950,或到各縣市政府的消費者服務中心進行申訴。最保險還是在購買時先做好把關。

    碾米廠老闆 鍾崑崙:「台灣米就比較圓,進口米比較長;台灣米吃起來會Q會香,進口米吃起來會感覺稍稍,比較不黏,不會Q,就是差在這兒。」

    其實台灣米和進口米不難辨識,消費者可依個人喜好選擇或自行混米,重要的是廠商應該具實標示、政府嚴格把關,才能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新唐人亞太電視 陳月秀 陳瑞蘭 台灣雲林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