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物理學獎 「上帝粒子」勝出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2013年10月9日訊】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8號在瑞典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今年的物理學獎頒給了關於「一個非常小,但卻讓一切變的不同的東西」,我們來看看。

    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 斯塔凡‧諾馬克:「今年的獎項是關於一個非常小,但卻讓一切變的不同的東西。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的弗朗索瓦‧恩格勒(Francois Englert)教授,以及英國愛丁堡大學的彼得‧希格斯(Peter W. Higgs)教授。」

    兩位年過八旬的教授因為他們對「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理論做出的貢獻而獲得獎項。得知消息後,兩人都表示非常高興。

    希格斯和其他5位科學家在1964年率先提出「希格斯玻色子」理論,來解釋為什麼宇宙最基本的組成單位會有質量。理論上,「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將正好補全描述整個宇宙如何運行的物理學標準模型的缺陷。因為它非常重要,而又難以找到,因此又被稱為「上帝粒子」。

    經過將近半世紀的尋找,去年瑞士日內瓦歐洲共同加速器中心(CERN)透過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實驗,終於成功找到「上帝粒子」。

    新唐人記者尚燕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