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影視產業 看見不可取代的競爭力

【新唐人亞太台2013年10月25日訊】台灣影視產業,正面臨外來劇大舉侵台的危機。那麼到底做為不同於中國的華人社會,自由台灣的影視優勢是什麼?我們的專題,為您採訪台灣影視圈資深的演藝工作者以及媒體人,和您一起來尋找,台灣影視產業不可取代的競爭力究竟在哪裡?

從韓劇到陸劇,2012年上半年,就占了台灣電視台黃金時段的53%。

不忍見到台灣影視產業逐漸萎縮,台灣娛樂圈的綜藝天王天后,選擇站在第一線,包括淡出螢光幕的綜藝教母張小燕,2003年重拾主持棒,5年後,小燕姐主持的益智節目《百萬小學堂》,更開啟了台灣黃金八點檔的新里程碑。

《百萬小學堂》:「選我選我。」

《Super Star 我要當歌手》主持人 張小燕:「機會跟命運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裡,現在先選擇一下。」

面對中國大型選秀節目異軍突起,資歷深厚的張小燕早有準備,2013年,和得意門生黃子佼挑起大樑,共同主持號稱全台最大格局的選秀節目《Super Star我要當歌手》,每集製作費達150萬,堪稱全台最高。

藝人 黃子佼:「25年前,我也是從她製做的,青春大對抗裡面的選秀出來的,小虎隊是緊接在後的。其實她本來就對栽培新人這件事情,我可以說是兩岸三地的主持人裡面,第一名,因為很多主持人他是,做好自己的本分,那做好自己的節目,他不見得會去開一個經紀公司,不見得會去開一個唱片公司,不見得會去簽很多的新人,或者是簽了之後可能就賣掉了,等等,可是小燕姐是,長期以來都在做這件事情。」

資深媒體人 粘嫦鈺:「那瓜哥也是一樣,其實,他以他所賺的錢,已經夠用他好幾輩子了吧,可是他還是,能做多少算多少。面對於對岸的節目,一波波的攻進來,或是說我們能夠外銷的市場越來越小,我相信這些大哥大姊的一些帶頭的作用,跟他們站在那邊的象徵意義,其實是,很大的也很有作用的。」

《Super Star 我要當歌手》雖然在規格、規模都堪稱台灣最高,實際上,跟對岸的《中國好聲音》製作費相比,仍有24倍的差距。不過,儘管人才外流、製作費不足,媒體又看衰,但有趣的是,台灣娛樂圈的態度,很樂觀。

藝人 張菲:「以台灣,民主發展這麼多年的經驗以後,做出來的節目,同樣的成本的話,我們可以絕會,絕對可以,拔回頭籌。」

藝人 黃子佼:「我覺得台灣最大的優勢是人才。對於電視人才的訓練也是一樣。」

已經在演藝圈轉眼20年的黃子佼,通過敏銳的觀察力,向我們細細分析台灣選秀節目和中國選秀節目,之間的差別。

藝人 黃子佼:「你等於是消耗殆盡這些選手的能量,在那個一季的節目裡面,所以節目很精彩很屌嘛,可是他的未來,反而躊躇了,不知道如何往前,那麼台灣的選手好就好在這裡,他是一步一步,從零從素人,慢慢進步,所以當他變成唱片公司的藝人,經紀人的藝人的時候,他就可以把以前那些練習,整合,像蕭敬騰發光,那麼像是像林宥嘉發光。」

台灣參賽的歌手,就像是未經過雕琢的璞玉,從校園初選,經過一道又一道的關卡試煉,過程公開透明,觀眾看到比賽的殘酷,也看到參加者的努力,每一個畫面,都是原汁原味,毫不掩飾。

《Super Star我要當歌手》主持人 張小燕:「說唱這首衝動,然後妳最後真的告訴我,妳很希望能夠站在這個舞台上,我也感受到了,其實去失敗區不是一件壞事,妳就會知道我自己,真的要甚麼,這是很好的加油。」

藝人 黃子佼:「桌上擺的完全是選手資料,沒有任何腳本,我想這也是目前兩岸,有一個滿大的差異性,就是我們很傾向而且很喜歡,全部來真的,我再舉第二個例子,選手表現也是,其實大陸很多選秀,比如說不管是知名歌手的參賽,或者是素人的參賽,唱不好重來,唱不好重錄。」

資深媒體人 粘嫦鈺:「也許錢財沒有那麼多,也許人力沒有那麼多,但是這種在地精神,打不死的精神,我覺得會以面前,你面臨這麼多的競爭挑戰,跟人才流失,可是還是會有人願意拿出比較好的節目,拿出比較優質一點的,比較良心一點的節目,那我覺得,那就是我們的在地精神了。」

回到最根本的台灣精神,演藝圈的悍將與媒體人,個個都充滿能量,一方面挑戰未來,一方面,也不藏私的把屬於台灣的核心價值,傳承下去。

文字撰寫:李晶晶

攝影後製:陳輝模 高秉寅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