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談判無法源 專家籲立法破黑箱服貿

【新唐人亞太台2013年12月20日訊】朝野協商明年三月走完公聽會流程,將進行逐條審查,不過目前處理兩岸協議的方式,都是透過立法院的朝野協商,自己決定要不要審查,完全沒有法源依據,民間團體呼籲立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打破服貿黑箱,確立對外談判的民主程序。

兩岸協議監督聯盟召集人 賴中強:「每個行業,立法院都問這個問題,對既有店家影響的數字是什麼?對就業衝擊影響是什麼?然後他都是貼一段,查無國際文獻,查無國際文獻,查無國際文獻,大家如果將來去找的話,這將來一定會成為笑話。」

兩岸服貿公聽會已經辦到第13場,卻換來政府官員跳針式回應,專家質疑,就算辦完16場公聽會,服貿黑箱仍無解,依賴沒有法源依據的立法院朝野協商審查,如何面對越來越多的對外貿易談判?

兩岸協議監督聯盟召集人 賴中強:「沒有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你立法院決議了又怎麼樣?那我們說要立法破黑箱,其實有三個法律要立,中資來台的審查程序,那我們現在中資來台都是行政命令規範,國會就算刪掉了四項,那我行政機關可不可以片面再開放八項,加倍奉還?」

立法監督的民主程序未完備,法律學者拿出文獻,指出1997年,當時的行政院長蕭萬長,曾兩度提出,要修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訂定條例處理草案,無奈14年過去,兩岸已經簽署19個協議。

中研院法律所副研究員 黃國昌:「他兩次所提出來的這個草案,無疾而終,1999年就知道有立這個法的必要,到2013年這個法都還沒立出來,行政部門在混,立法部門一樣也在混。」

歐洲議會2012年否決ACTA反仿冒協定,美韓FTA也曾重啟談判,學者不解,台灣為何獨立於國際潮流之外?

台大經濟系教授 鄭秀玲:「韓國已經簽了這麼多協議了,我們為什麼這麼慢啊?可是人家韓國跟中國在談的時候是談,貨品貿易協議,就是關稅降多少,並沒有跟他談,服務貿易協議。因為韓國也不敢,也是在後面才要談。」

就是因為服貿影響民生就業,港澳與中國採逐步簽訂補充協議,而非一次性門戶洞開,學者研究指出,兩岸服貿所獲得的開放承諾,根本就不如新加坡、巴基斯坦等國,開放所獲得利益與衝擊完全不成正比。

新唐人亞太電視 沈唯同 張芝瑄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