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綠博 引領綠色食農新生活
【新唐人亞太台2014年5月10日訊】宜蘭縣一向以好山好水著稱,除了沒有大型工業的汙染,也因為縣政府秉持「幸福 有機 新宜蘭」的永續價值理念,大力推動友善耕作、可食的蔬菜花園地景和學校的食農教育課程;今年的綠博的整體規畫中,特別結合綠色永續生活的價值,希望綠博能有效鏈結人與人、人與土地、人與環境的友善互動,讓「綠博」在播下愛護土地、永續生活的種子後,能在全台各地生根萌芽。
這麼認真,在看什麼呢?原來是在認識春夏秋冬的時令蔬果;而另一邊的孩子們則是在了解什麼是食品添加物;還有怎麼選擇從產地到餐桌「食物旅程」最少的蔬果,生動有趣的食農課程,在綠博的食農遊戲館,開始上課囉。
內城國民中小學老師 陳威如:「一定要先了解碰觸,你才會想要更深入的認識它,甚至到最後是關愛這塊土地。」
有機農夫 陳帥之:「透過綠博的方式,其實是把很多讓下一代知道,原來我們在吃的這些東西,是在怎麼樣的環境,需要什麼樣的條件,然後能夠長出來,把這些教育的內涵,繼續溶入在他們的生活裡面,透過玩樂的過程中,體驗到什麼樣是綠色的生活。」
深溝國小附設幼稚園:「感謝太陽、感謝大地,賜給我們好吃的食物,感謝所有辛苦的人!」
為深化孩子和土地的情感連結,宜蘭縣從2013年開始,積極推廣學校營養午餐,使用在地友善農產品,並整合社區與學校資源,推動食農教育等課程。員山內城國民中小學也加入推動行列,師生不僅在校園的有機菜圃一起種菜,學生還能清楚分辨哪邊是蔬菜的頭、哪邊是尾,哪些是草,哪些是可以吃的菜葉。
內城國民中小學學生 劉雨萱:「我覺得不應該用太多的農藥,去傷害大自然給我們的恩惠,我們應該好好的去珍惜。」
內城國民中小學老師 呂亦筑:「大家一起都非常開心的分組,把我們的收成喜悅分享給社區居民,那我也看到了社區居民阿公阿嬤的笑容,我覺得那種人跟人之間,人與社區,還有人和土地那種感情的連結,我覺得是一種非常美的景象。」
內城國民中小學校長 劉獻東:「有機小農夫,孩子透過這樣的一個學習,他能夠了解到土地孕育的一個意義跟價值,對環境也能夠多一點體驗跟體會,未來他長大之後對於土地跟環境的關懷就會很深化。」
小朋友迫不及待拿起竹筒棒,敲一段響徹天際的太鼓樂風,用拖鞋玩竹筒管樂;也可以親自採摘雨後的春筍,準備一頓竹筍大餐;或是漫步在幽靜竹林中,做做瑜珈、閉目靜坐,充分放鬆身心靈,這裡就是小朋友心目中卓奶奶的有機桂竹林,「可食風景」的有機天地。
台北遊客 畢慧慧:「我們都是在超市或者是在賣場買東西,所以有一些蔬菜水果是已經被賣家已經整理過的,所以也許小朋友不知道紅蘿蔔原來它的頭是可以有一個這麼長這麼綠的一個葉子,那可食風景讓我們可以看到我們桌上的食物,然後原來它長在田裡面是長什麼樣子,這一個狀態應該是我們現在要教給我們的孩子所要去學習的東西。」
環境教育農場主人 卓陳明:「哇!就是一個很美的田園風景,我們的嘴巴要吃,眼睛也要吃,吃美好的田園風光,甚至於我們的鼻子也要吃,我們要聞聞菜圃的菜香、花香、草香,我們耳朵也要吃,我們耳朵要聽天籟,所以我們來到大自然裡面,在大自然裡面吃食物,就把風景、把風啊、蟲鳴鳥叫啊,通通一併都吸收。」
從「食農教育」出發,教導孩子了解土地的新價值,讓蔬果不只是健康食物,更能提供人們看得到、摸得到、聽得到,也吃得到的感官享受,同時學習「可食風景」的生活概念。
新唐人亞太電視 黃訢瑜 李光輝 吳富國 宜蘭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
自食其力! 屏東食農教育從幼兒園開始
2019-01-22 22:12:28屏東內埔東勢國小,把閒置的土地規劃為「食農教育」課程,讓幼兒園到六年級的學生們學習種菜,從幼苗、採收,到變成餐桌的菜餚,在有機栽種過程中,認識植物的成長,也體會到農夫耕種的辛苦。
-
宜蘭綠博「糧心」登場 展區呼應食安
2016-03-26 21:25:25已經邁入第17年的宜蘭綠色博覽會,今天正式登場,以「糧心」為主題,規劃5大展區和38個展覽單元,增加大量的互動裝置和遊戲體驗,表演舞台也搖身變成奶油大白菜立體劇場,邀民眾暢遊綠博,透過糧食,找回安心的生活。
-
2015宜蘭綠博 看見農業新感動
2015-04-13 23:01:19主題為「綠色奇跡 農業新世代」的2015年宜蘭綠色博覽會,才開幕11天,就創造十萬遊客的佳績,今年的內容更勝以往,從回味的角度出發,要讓每一位參與的民眾,重新感受土地的溫度,也一起看見農業創新的可能性。
-
食農教育納入課程 全台首冊宜蘭誕生
2015-04-17 21:53:12全台第一本以學校為主題的食農教育書本「食農小學堂」誕生了,這本書的場景是在宜蘭縣員山鄉的深溝國小,他們將一年來小朋友參與食農活動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
-
「移動的森林」啟航 前進校園紮根環教
2015-03-04 21:44:01宜蘭縣政府建置一輛裝置藝術車,車廂的外觀繪製成森林景致,就像一座四處遊走的「移動森林」,而車廂內,裝載了各種真實的植栽、造景、昆蟲與動物標本,這台行動車前進校園,在故事媽媽的協助下,培養孩子的環保教育,從小紮根。
-
宜蘭綠博 綠色奇跡28日起跑
2015-03-25 20:54:25邁入第16年的宜蘭綠色博覽會,將在這個月(3月)28日正式開幕,今年以「綠色奇跡」為主軸,呈現宜蘭所堅持的「友善、共生、人本」價值,邀請民眾一起加入「綠色奇跡」旅程。
-
柯文哲訪綠博 體驗食農感受宜蘭綠生活
2015-04-04 21:17:53歡迎回來。今天是兒童節,台北市長柯文哲一早搭乘火車到宜蘭,在宜蘭縣長林聰賢的迎接下,參訪綠博,向宜蘭學習綠色永續的精神和做法。
-
柯P皺眉頭 愛國同心會在警面前意圖打人
2015-01-21 23:10:49台北市長柯文哲就職時,就向信義分局長表明態度,不想看到法輪功的人被打,但愛國同心會成員,惡行惡狀依舊,周一晚間,不僅對著法輪功學員大聲叫囂,甚至意圖打人。
-
五星旗攻擊記者 愛國同心會成員遭判刑
2015-01-02 21:32:06101大樓前,一個稱為愛國同心會的組織,長期宣傳中共,散播仇恨性言論,引發社會反彈,前年,新唐人開始不定時派記者去現場觀察、採訪,卻遭到同心會成員,以五星旗攻擊、阻撓拍攝,甚至毀損記者手機,去年,檢方對這起案件提起公訴,而台北地院日前作出判決,判處愛國同心會成員,強制罪及公然侮辱罪,也保障了新聞記者的自由採訪權利。
-
愛國同心會紅色暴力 公權力沒輒?
2015-01-24 21:37:51接下來持續帶您關注,針對愛國同心會在101大樓前的所製造的亂象,儘管台北市長柯文哲已經表明態度,但惡行依舊,民眾看不下去,想要問,台灣的公權力,究竟為何沒有辦法處理愛國同心會的亂象?
-
國土流失中!?宜蘭海岸線內移嚴重
2016-02-20 20:46:07再來關心,去年蘇迪勒和杜鵑颱風侵襲後,宜蘭臨海的鄉鎮,沙灘被嚴重沖蝕內縮,岸邊的防風林整片坍方、樹根裸露,宜蘭縣議員憂心國土流失,造成安全的問題,呼籲政府盡快研擬因應對策。
-
發現『心』年味-初一輕食心年味
2015-03-20 11:40:09除夕圍爐大魚大肉吃多了嗎?來個輕食讓腸胃舒服一下吧!【發現心年味】介紹您不一樣的輕食年菜,讓您苗條健康一整年!
-
【持續更新】搜救出第四具遺體 宜蘭南方澳大橋斷裂將保全證據
2019-10-02 09:00:26宜蘭南方澳大橋斷裂,搜救行動已經超過10多個小時,今日早上8點48分,搜救人員在13號碼頭對面消波塊,尋獲1具外籍漁工大體(身分確認中) 送蘇澳榮民總醫院,尚有2名失聯外籍漁工持續搜尋中。
-
被坑5億難過年 四川台商立院前控訴中共
2015-02-09 22:11:59受害台商案件,有增無減;一名台商 鄭國川14年前往四川綿陽市投資,前後投入超過新台幣5億元,但中共政府卻以當初合約無效為由,將台商掃地出門,今天受害台商,委託朋友帶著高齡八旬的老母親到立院陳情,希望台灣政府能幫助他們。
-
發現『心』年味-除夕圍爐心年味
2015-03-20 11:39:41發現『心』年味除夕圍爐 眾鳥歸巢慶團圓 新唐人電視台新年特別節目發現『心』年味,特別邀請了手藝一級棒的大廚們,為大家烹調美味又健康的年菜。 傳說中,過年如果能吃好、穿好,那麼好運將連連不斷,因此很多家庭為了體恤婆婆媽媽做菜的辛苦,開始流行到外面圍爐。 所以特別節目主持人怡怡與鈺麒特別挑選餐廳的特色年菜及健康年菜在除夕上桌! 希望一道道味中有味的年菜,能讓大家新春鴻運旺家門,品嚐美饌沾福氣!
-
發現『心』年味-初二創意心年味
2015-03-20 11:40:29最有趣又好吃的伴手禮來囉,甚麼是小黑咻咻,甚麼又是霸王別雞呢?初二回娘家,只要有這樣的伴手禮在手,包準讓您人氣大旺喔!
-
「蚊子陷阱」生態防治 消滅蚊子有一套
2015-04-30 22:21:58天氣漸暖,蚊子的惱人問題也接踵而來,要怎麼滅蚊,的確讓人傷透腦筋!宜蘭中山村的一座農場,10多年前就以生態防治的概念,用營造「蚊子棲地」的方式,來消滅蚊子,相當特殊。
-
台北提燈喜咩亮相 柯P評:腳粗像牛
2015-01-28 20:59:58台北小提燈亮相,取名「喜咩」,四肢可以任意轉動,這讓台北市長柯文哲研究好久,最後他說,喜咩的腳好粗,體格看起來,比較像隻牛。
-
與海共舞 豆腐岬奇景直擊
2015-11-03 22:03:34宜蘭南方澳的豆腐岬,是全球最早發現珊瑚產卵的地方,因為黑潮帶來的豐沛的海洋浮游生物,這裡的熱帶魚群及珊瑚礁種類,豐富而且多樣;在這裡也可以乘著獨木舟,從太平洋上欣賞海岸美景。跟著我們的鏡頭,一起去看看。
-
廈門H7N9死亡案例 金門拉警報
2015-01-15 21:07:07大陸福建(14日)廈門驚傳民眾感染H7N9禽流感,有五人確診一人死亡,就怕病毒隨著侯鳥及小三通旅客傳到金門,金門縣政府上午到水頭碼頭視察各項防疫工作,並召開防疫會議,討論因應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