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人竹藝家手創作 打造專有社區特色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2014年7月22日訊】台灣有不少鄉鎮的社區,發展出自己專有的社區特色,台南龍崎的龍興社區就有不少素人藝術家,他們熱衷於竹藝創作,在當地社區發展協會的推廣下,素人藝術家們的創作品不但有了展示的平台,也成為代表社區的文化特色,還能為社區經濟發展,帶來商機。

    大大小小的捕魚竹籠、不同尺寸的畚箕、可愛蝦子,還有夏天最常用的竹扇,最受歡迎的就是這個,比手掌還小的斗笠,這些都是龍興社區的素人竹藝家,陳林?的作品。

    竹藝家 陳林?:「一個三十元,(一個做多久),沒算過,早上剝篾,下午做,做不到五頂。」

    不只是年長的社區媽媽有這麼精巧的手藝,兩年前退休的陳炳煌,作品也贏得很高評價,從大型的竹製機器人,到迷你搖籃,都非常吸引人。

    竹藝家 陳炳煌:「想做什麼就做,自己想,沒有師祖,沒有師傅。」

    雖然都是素人竹藝家,但他們對工序繁雜的竹藝創作,卻是充滿熱誠。

    竹藝家 陳林?:「學起來,沒有失傳,我就把它學會,就繼續做。」

    擺在社區入口的竹製文創品,讓進到社區裡的遊客,一眼就了解在地特色。

    龍興社區總幹事 余奕靖:「龍興社區就是竹子、泥岩跟人腦,所以我們這裡這三種特色產物。」

    在社區發展協會的努力行銷下,居民不只能發揮藝術潛力,也為當地的經濟發展開拓了商機。

    新唐人亞太電視 謝淑芬 廖儷芬 台灣台南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