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學生環保捕蟲裝置 獲國際大獎

【新唐人亞太台2014年11月14日訊】交大學生團隊,用一年的時間,研發一種小型捕蟲裝置,利用LED藍光,結合小型胜肽元件,就能捕捉特定物種的昆蟲。這個發明也讓他們獲得美國第十屆「國際基因工程競賽」第三名。

交大參賽學生:「我們的作品就是藉由藍光,還有環保的生物激素,來吸引我們所想要吸引的特定昆蟲。」

學生們高興的介紹得獎作品,這個透明的金字塔型捕蟲裝置,分成內外兩部分,昆蟲進去後不容易飛出來。裡面點點的藍光,再放進團隊研發的小型胜肽元件,不需噴灑藥物,就可以有效捕捉特定昆蟲。

交大生科系二年級學生 王廣鈞:「我們這次做的斜紋夜蛾,當牠母蛾進入到我們裝置裡面,吃到牠的PBAN會產生性費洛蒙,吸引同樣的雄性斜紋夜蛾,進來我們裝置。」

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院助理教授 陳文亮:「這種所謂的PBAN就是一個小的胜肽鏈,那這小的胜肽鏈就可以非常專一性的,去吸引我們要捕捉的害蟲,而且不會導致到生態上面的危害。」

學生團隊將創意發想付諸行動,發現藍光吸引害蟲的效率最好,經過日夜不斷的試驗,終於成功捕捉到大量的斜紋夜蛾。對於最近高雄的病媒蚊危害,交大校長吳妍華也表示,或許可以利用這種捕蟲方式,控制登革熱疫情。

國立交通大學校長 吳妍華:「作品大概一千元就可以做成了,如果願意的話,說不定我們這個可以提供高雄,高雄的地區裡面來解決他的病蟲媒的問題。」

交大學生團隊發明這個能重複使用,不破壞生態的捕蟲方式,讓他們從32國、245個世界強隊中脫穎而出,勇奪世界大獎,成為台灣的驕傲。

新唐人亞太電視 林秋霞 台灣新竹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