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霸凌,社群時代躲不掉的悲劇?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15 年 04 月 23 日訊】網路霸凌的問題,因為藝人楊又穎(Cindy)的輕生,持續延燒。在數位社群時代,民眾可以以匿名的方式發布言論,但卻未必經過證實,這些謾罵攻擊性的言論,往往造成受害者龐大的壓力。網路世界的言論自由,究竟有沒有界限?又可以怎麼規範防止下一個悲劇?繼續是我們的深度報導。

    網路霸凌,已經成為社群互動時代的關鍵字。

    不只台灣,韓國、美國也曾出現類似案例,韓星崔真實被網友批評,放高利貸,逼好友安在煥走投無路、燒炭自殺。崔真實本身罹患憂鬱症,無法忍受網路留言攻擊,2008年10月2日在家中浴室自殺身亡。

    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醫師 高霈馨:「大部分人都是用匿名的,你不會知道我是誰,這種情況下面,每個人的發言,就會相對比較沒有責任的部分,網路霸凌其實是一個,遊走在法律邊緣的一個問題。」

    在《靠北部落客》,短短70天內,就有匿名網友po出65篇抨擊「心地楊」(與Cindy楊諧音)的文章,多是噁心、做作、搶人男友等人身攻擊。網路有其言論自由,但真的沒有界線嗎?

    律師 呂秋遠:「目前網路的發言,其實是還是一樣受到刑法所謂加重誹謗、公然侮辱等等罪嫌的限制。」

    被害者可以提出網路截面作為證據,但如何找出IP,卻受限於隱私權的保護。

    律師 呂秋遠:「通訊監察保障法,對於所謂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這些比較輕的罪,警方是不能介入調查IP,所以他很多人其實被霸凌或是被攻擊,但卻沒有辦法尋求法律的救濟。」

    抵不過網路的流言謾罵、一個年輕的生命驟然逝去,面對社群時代,網路言論是否有其限制,也許更凸顯的是社會倫理、與道德教育的根本問題。

    新唐人亞太電視 曾奕豪 張媛婷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