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家中的長輩 認識「老人憂鬱症」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15 年 05 月 21 日訊】隨著台灣人口老年化,老年憂鬱症盛行率高達7至21%,自殺死亡也有逐年增加趨勢,住院、罹患中風或癌症等患病的年長者,更可能高達四成有憂鬱症,醫師呼籲子女,多多關心長輩,切勿延誤治療時間 。

    齊聲朗讀漢文,個個興緻高昂,他們看起來都是健康樂齡的銀髮族。

    社區民眾 廖先生:「保持樂觀,看開一點不要憂愁善感,你當然毛病會比較少。」

    社區民眾 詹先生:「出來跟大家泡個茶、開玩笑、聽人家講話,這樣比較好,心情會比較好,就不會有憂鬱症。」

    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像這幾位長者這樣,開心度過老年生或。根據統計,近年老年憂鬱症盛行率高達7%至21%,而由於對老人憂鬱症的忽略、不了解,有六成以上的老年憂鬱症患者,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

    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醫師 高霈馨:「在控制情緒這塊機能也會衰退,老人家身體疾病比較多,糖尿病、高血壓、洗腎、心臟病比較嚴重疾病等等,比較嚴重疾病癌症等,都有可能讓憂鬱風險增加。」

    不像年輕憂鬱症患者表現在情感上的悲傷、沮喪、快樂不起來,老年憂鬱症病人,比較少直接提及悲傷的感受。

    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醫師 高霈馨:「比較多他表現身體的症狀,常常這裡痛,那裡不舒服,頭痛、噁心、想吐、腰酸背痛等等,就醫之後,常常沒有一些特別的地方檢查有異常的部份,會有一些認知功能的變化,常常記憶力會變得比較不好,生活功能有一些退化的狀況。」

    醫師表示,老年憂鬱症如果沒有即時治療,發生失智的風險越高,隨著台灣人口步入高齡化,認識老年憂鬱症,先從關心家中的長輩做起吧。

    新唐人亞太電視 史進旺 台灣台南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