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新課綱 原住民多「族」一字差很多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15 年 08 月 02 日訊】高中生抗議新課綱,裡頭用詞、內容,引發外界批評,抗議學生認為,接受台灣改光復台灣,有點像是對國民黨歌功頌德,而原住民改為原住民族,多一字意涵差很大,原住民族不包含台灣歷史上所有的原住民,背離歷史,有消滅平埔族之嫌。

    在學生抗議聲中,新課綱8月1日還是如期上路,「新、舊課綱並行」,兩種版本都能使用,也就是說,教科書將有兩個版本,而對於新課綱內容,學生表達強烈不滿。

    松山高中 黃同學:「像是原住民改成原住民族,多加這一個字,其實就是在消滅消磨一些,原住民他們在台灣這個土地上面,生活這麼久的事實。」

    瑞祥高中 葉同學:「接收台灣改光復台灣,它們又整個助長了國民黨,就有點像對他們歌功頌德的感覺。」

    說是課綱微調,但歷史學者認為絕對不是小變動。

    像是「原住民」改成「原住民族」,就有反對意見認為原住民族,指的是官方認定的16族,不包括所有台灣歷史上的原住民。又或者「日本統治」改為「日本殖民 統治」,也被認為過度主觀。還有「接收台灣」改為「光復台灣」反對意見認為,文字不應做價值判斷。「多元文化發展」,被改為中華文化與多元文化的發展,反對者認為,強化中華文化而弱化其他文化。

    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所長 薛化元:「(新課綱)特別要去加重,所謂中國跟台灣的歷史關係,講多元文化本來OK,對不對,台灣本來多元文化,不行,要加上中國文化多元文化,請問中國文化不屬於多元文化的一部分嗎,這叫畫蛇添足。」

    歷史不應有主觀價值判斷,台大歷史系教授周婉窈認為新課綱,欠缺專業、不以臺灣為主體、壓縮原住民歷史、增刪處大大超出比例原則。歷史學者提出質疑,這樣的新課綱,是否得讓學生耗費青春學習?值得深思。

    新唐人亞太電視 林嘉韋 張媛婷 台灣台北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