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共和社區 新舊住民融和團結

【新唐人亞太台 2016 年 03 月 15 日訊】花蓮壽豐鄉共和社區,原為日據時代鹽水港製糖廠區,但二戰中被美軍炸毀,光復後設共和村,民國四十八年安置退役官兵,五○年代雲嘉移民進入,官兵與原住民、閩客女子共組家庭,加上新移民,不分彼此相處融洽,成為社區特色。

九十五歲的陸伯伯,做三十個伏地挺身,臉不紅氣不喘,八十幾歲的郭婆婆,每天在園子裏種蔬菜,還到市場販賣,兩人身體健康硬朗。

共和社區居民 陸伯伯:「 空氣是很好,(您幾歲了) 95歲。」

共和社區居民 郭婆婆:「這是以前糖廠地,日本時代的糖廠地,後來換民國才要回來,這裏面住的都住老榮民,七十幾個,快到八十戶。」

兩位老人家就住在花蓮壽豐鄉的共和社區,它是日據時代的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總部與廠區。

社區總幹事新移民 王新雨:「這地方,日本人來這邊設東部第一個製糖廠,我們大家知道光復糖廠比較有名,其實它是二廠,一廠在這們這個地方,我們這個廠是做酒精,二次大戰是 戰略物質,所以就被美國飛機炸平了,四十年代末期,退輔會安置老兵,就在破爛廢墟上面搭房子就蓋起來,後來大家有錢房子慢慢翻新,所以你們現在看 到的房子就是舊舊的矮矮的。」

當年78位退役官兵被安置在此,後來雲嘉兩縣的居民陸續搬入,這幾年又有北部的新住民,包括原來的原住民,共同開拓生態溼地,保護日據遺址和歷史,族群融合,是這裏的一大特色。

大陸籍新住民 林小姐:「我來這邊十幾年了,(你住的怎麼樣)很好,(怎麼樣好),人情很好,很熱情。」

共和社區居民 張先生:「因為我也在都市二十幾年了,因為這是我們的根,我父親在這裏買房子落地生根,觸景傷情,覺得還是家鄉好。」

退休教官 趙振榮:「想回到故鄉,可是我家住花蓮市區,但那邊的房價我們實在沒有能力,所以就找比較鄉下,最主要希望家裏有院子,可以種些花,種一些菜。」

村莊規模不大,有不少糖廠遺址,房舍都以樸實的小平房為主,呈棋盤狀,每一戶大都擁有小菜園,加上大大小小一家親,這,就是共和村民驕傲的幸福感。

新唐人亞太電視 廖儷芬 台灣花蓮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