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震演練夠嗎?借鏡日本防災意識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16 年 04 月 18 日訊】萬安演習39號,今天北部七縣市同步舉行,演練預到空襲時,民眾能迅速完成避難,但處在地震帶的台灣,遇到地震的機率或許比遇到空襲還高,但地震演習卻不多,同樣是地震頻繁的日本,是如何將防災意識帶給民眾?帶您解。

    空襲警報響起,消防車、救護車模擬市區救災情況,馬路瞬間淨空,民眾被警察引導至地下室避難。但空襲台灣發生的機率,會比地震來的更高嗎?

    台灣每年有近千次有感地震,今年二月六號台南震災之後,台灣11個縣市,舉辦了大規模 以地震災害為主軸的防災演練。

    台北市長 柯文哲(2016.3.26):「好,在場的各位弟兄們,大家辛苦了,這次演習大概是近幾年來,規模最大的演習我認為哦,有準備,還是可以居安思危。」

    反觀同是地震國的日本,在1995年7.3級阪神大地震的教訓後,日本人在全國各地建造防災設施,模擬地震現場。

    國營東京臨海廣域防災公園 解說員 (2016.2.11) :「先是訓練怎麼從建築物內逃脫,逃脫後,在受災的街道上應該注意哪些地方,體驗穿過街道去避難所,做這樣的訓練。」

    並從國小就由老師帶領,教導避難訓練,連防災小冊子,第一頁就寫下,日本30年內發生東京直下型大地震的機率達到70%,搭配簡單的圖文,掌握防災知識,將防災意識深植民眾心底,與政府一起做足準備,讓災害發生時,傷害降到最低。

    新唐人亞太電視 詹詠茹 整理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