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壇數魚苗歌 大算法計算魚苗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16 年 05 月 09 日訊】台灣60年代淡水魚養殖很發達,在彰化花壇的養魚苗面積曾經廣達50多公頃,那麼小小魚苗要如何計算數量呢?來聽聽這日漸失傳的數魚苗歌謠就知道。

    來到彰化花壇養魚苗寮,穿好裝備漁民下水撈魚,60年代很多台灣人吃淡水魚,魚苗交易很頻繁,大算法以5為基準、老一輩漁民一撈一唱,就能清清楚楚計算魚苗的數目。

    漁民 吳東蓮:「 5為1單位,5尾又搖1尾,就是1加1,搖2尾1加2,搖3尾1加3,再搖1尾就念2減1,如果較多的話,3尾就是要念2加2 ,2加2就是12尾。 」

    現代人大都以海魚為主,漸漸地淡水魚苗就失去了市場,數魚苗歌謠也跟著沒落了,漁民吳東蓮說,這種計算方法,早期是由廣東那邊傳過來的。

    漁民 吳東蓮:「應該這種大算法(5進位),(廣東)汕頭那邊的算法,我們這邊就是小算1234的算法,這不用學,練習就好。」

    台灣早期淡水魚興盛,花壇養魚苗面積廣達50多公頃,魚苗沒落了,現在年輕人大多都沒有見過數魚苗歌了,聽起來還覺得挺新鮮。新唐人亞太電視 葉錫鴻 陳漢昌 台灣彰化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