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颱風地貌!成龍溼地人文創作吸睛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16 年 05 月 16 日訊】來自台灣、蒙古、阿根廷、義大利以及加拿大的5位藝術家,以海邊回收素材,在雲林成龍溼地進行一個月的駐地創作,作品希望能翻轉30年前韋恩颱風帶來的地貌,引導大家關注環境議題 。

    貝殼、麻繩、漂流木、還有舊床墊椰子床、以及海邊常見的茅草等,5位來自蒙古、加拿大、阿根廷、義大利和台灣藝術家,以這些素材為主題,在雲林成龍溼地駐地創作,完成作品。

    「連結」創作者 田先生:「從頭到尾差不多1個月,(高興嗎) 有啊,我們這種沒工錢的,就是高興才來做,如果有薪水就不值錢了。」

    居民 田先生:「我也來幫忙做,這樣村莊更美。」

    7年前開始舉辦國際藝術季活動,希望引導大家關注環境議題,今年更貼近海邊人文,作品像「遊牧文化」「連結」還有「芸芸眾生」。

    成龍村村長 田志茂:「他們的作品,都是用回收,像蚵殼、床墊椰子墊、撿一些麻繩,譬如說颱風來能瓦解,能回收,都沒有用鐵絲鐵釘的作品,我感覺我們成龍村很感謝他們。」

    八十歲的田桑卿回憶過往,30年前韋恩颱風,讓成龍村的地貌完全改變。

    「連結」創作者 田桑卿:「30年前這裏是一片綠油油,都是五穀米、地瓜、花生、甘蔗什麼都有,30年翻轉,本來是一片,現在是三片,一片水、一片青苔、一片草。」

    風動、水動,竹片聲,作家用天然景物,守護這片大自然留下來的生態。

    新唐人亞太電視 廖儷芬 台灣雲林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