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獸出爐 竟是牠!被虐獅獲救 回南非草原;不只禁演 殺人鯨回海洋才是真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16 年 05 月 20 日訊】動物一籮筐〉被虐獅獲新生 南非新家園新希望;禁演還不夠 動保盼殺人鯨回海洋;美國國獸出爐 歐巴馬簽美洲野牛

    被虐獅子重見光明 南非新家園新希望

    這33隻在鐵籠的獅子,都是國際動物保護協會ADI,從祕魯及哥倫比亞的馬戲團中以突擊的方式救出來的動物,在先前牠們承受慘不忍睹的虐待,ADI將牠們運回家鄉非洲。

    然而牠們並無法在自然環境中生存,因為牠們大部分都被迫拔掉爪子、打掉牙齒,有一隻獅子失去了眼睛,一隻幾乎已全盲。

    馬戲團的一隻獅子失去了眼睛,一隻幾乎已全盲
    馬戲團的一隻獅子失去了眼睛,一隻幾乎已全盲

    ADI主席 珍 克里莫:

    「這也是牠們的地球,牠們也有權在此生活,而牠們被人類不可置信的殘酷對待,我們人類需要改變對待動物的方式。」

    (4月30日)牠們從南美飛到南非的約翰尼斯堡,將過著完全不一樣的生活,對這些獅子來說,這是他們第一次腳踏草地、嗅著土壤的味道、用身體摩擦樹幹。

    來到南非,獅子用身體摩擦樹幹
    來到南非,獅子用身體摩擦樹幹

    這些獅子的適應期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依然有圍牆,因需較密集的觀察與照顧牠們,等過了6-12個月,將會被放置範圍更大的地方,在那裏牠們將能安享天年。

    ==

    禁演還不夠 動保盼殺人鯨回歸海洋

    儘管美國海洋公園已宣布不再人工繁殖殺人鯨、殺人鯨的表演也會停止,但是動物保護團體PETA與海洋學家還是呼籲海洋世界,應該讓殺人鯨回歸海洋,感受洋流、享受日光,而不是建造更大型的水槽,因為那也只是更大的牢籠。

    不回海洋,再大型的水槽,也只是更大的牢籠
    不回海洋,再大型的水槽,也只是更大的牢籠

    PETA 資深副主席 麗莎藍芝:「當海上庇護所是可行的,我們希望殺人鯨能搬到那,牠們能感受洋流、感受日光曬在背上,她們可以自己做決定。有些甚至可能可以完全回歸海洋與家人團聚。」

    然而,全世界目前只有一隻殺人鯨(Keiko)曾被移置到海上庇護所,牠就是1993年威鯨闖天關的主角。

    ==

    美國國獸出爐 歐巴馬簽美洲野牛

    美國總統歐巴馬5月9日正式簽署法案,將美洲野牛(Bison)列為「國家哺乳動物」,大大提高了野牛在美國經濟文化的地位,牠將加入國鳥白頭鷹的行列,作為美國的官方標誌之一。

    歐巴馬簽字,美洲野牛為美國國獸
    歐巴馬簽字,美洲野牛為美國國獸

    美國野牛曾經以數千萬頭之姿縱橫美國大草原,但到19世紀後期竟面臨瀕臨絕種的困境,由黃石公園保護,但這幾年數量大幅增加,目前已經超過3000頭。

    美國野牛曾以數千萬頭之姿縱橫美國大草原
    美國野牛曾以數千萬頭之姿縱橫美國大草原

    剪輯 陳怡吟

    新唐人亞太電視 王瑞雅編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