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做到了! 太空探測船朱諾號抵達木星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16 年 07 月 15 日訊】人類的太空探索最近又完成一項里程碑。5年前NASA發射的太空探測船,在飛行超過27億公里後,終於抵達木星,在進入木星軌道的過程,也是困難重重。

    「歡迎來到木星。」在地面人員歡呼下,美國太空總署(NASA)無人探測器「朱諾號」(Juno)7月4日成功進入木星軌道,這台NASA在2011年8月發射的太空探測船,經過5年,超過27億公里的飛行,終於抵達木星。

    朱諾號終於抵達木星
    朱諾號終於抵達木星

    能進入木星軌道並不容易,必須在精確的時間和地點點燃主引擎,讓它減速至時速1,951公里,才能輕輕進入木星軌道。由於木星到地球的通訊,至少有半小時的時間差,這高難度的操作完全由朱諾號自動控制,只要一個環節出錯,11億美元的投資與5年的心血將付之東流。因此在完成困難任務後,所有科學家欣喜若狂。

    朱諾號企劃主任 瑞克‧奈巴肯:

    「我們準備了意外事故應急通訊流程,猜怎麼了,我們再也不需要這個了。」

    木星環境極為惡劣,有強大的輻射,因此朱諾號上攜帶九種的精密科學儀器,例如極光紅外線成像儀、微波輻射儀、磁強儀、高能粒子探測儀及精密相機等,NASA都做了充分的因應措施。

    朱諾號首席研究員 史考特‧博爾頓(scott Bolton):

    「那裡用了400磅的鈦所做成的巨大太空艙,用來防護這些貴重儀器,我指的就是這些敏感脆弱電子儀器中的電腦及中樞元件。因為木星基本上是整個太陽系中最惡劣的區域,因此我們必需防護它,木星上的超強輻射不僅足以殺人,而且還可以摧毀任何的電子元件,因此所有的東西都必須保護在內層裡。」

    朱諾號攜帶九種精密科學儀器保護在內層裡
    朱諾號攜帶九種精密科學儀器保護在內層裡

    朱諾號未來的探測重點包括:木星本身結構、木星表面雲層下的謎團、木星極圈含水量以及木星的磁場等,藉此研究組成太陽系的基本元素。

    朱諾號以太陽能電池板為能源,預計將以20個月的時間圍繞木星飛行37次,最後估計儀器會受不了輻射衝擊,在圍繞第37次後飛入木星大氣層自毀。

    剪輯 陳怡吟

    新唐人亞太電視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