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魚共舞 屏東海生館餵食解說秀

【新唐人亞太台 2016 年 07 月 30 日訊】暑假一到,許多家長會帶著孩子到戶外走走,位於屏東的海洋生物博物館,也是人氣最旺的出遊選擇之一;為讓民眾更了解、更接近海洋生物,館方也安排餵食解說秀,吸引大批遊客們停駐參觀、爭相拍照。

穿著潛水衣的專業飼育人員,每天都會進行水下餵食活動。館方強調,在餵食魟魚活動中,這群美麗魚類更會主動靠近飼育人員討食,成為吸睛亮點。而在這美麗的背後,飼育人員需要費一番功夫用心照護,生物需要定期的接受健康檢查,若有感染寄生蟲則須隔離至後場進行治療,檢疫後重新回到展缸中生活。

飼育人員餵食叉頭燕魟(圖/屏東海生館提供)
飼育人員餵食叉頭燕魟(圖/屏東海生館提供)

最近在後場池中幫叉頭燕魟及邁氏條尾魟做健康檢查,池中仍同時暫住有其他魚兒們,最特別的是,相較於缸內其他魚隻,魟魚泳速較為緩慢,搶食不易,為了確保牠們能順利食得食物,因此飼育人員需要使用人工餵食的模式,主要餵食鯖魚、秋刀魚、鰹魚魚塊等,使營養更豐富化。

飼育人員溫柔餵食邁氏條尾魟(圖/屏東海生館提供)
飼育人員溫柔餵食邁氏條尾魟(圖/屏東海生館提供)

※生物知識

叉頭燕魟學名為爪哇牛鼻鱝(Rhinoptera javanica),是屬於燕魟目中鱝科的魚類,卵胎生,以底棲軟體動物、甲殼動物和魚類為食,主要棲於熱帶及溫帶各沿海的底中水層海域,具有群游行動的特殊習性,常大群出現於海中上層,此群聚行為主要有利於繁衍生殖、防禦敵人及獵食等的功能;而其略呈菱形的體盤外觀和M字頭型也是令人印象非常深刻及容易辨認的特徵。

邁氏條尾魟(Taeniura meyeni),屬於燕魟目中土魟科的魚類,又有俗稱魴仔,體盤成卵圓形,主要棲息於沿岸水深約50~100公尺的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礁沙混合區底中水層海域,世界分布印度至西太平洋。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